这个星期看了一本书《十一种孤独》,大概12万字,看了9个小时。觉得这本书的题目很吸引人,就选择了这本书。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折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孤独的人写孤独的书。作者耶茨幼年家庭生活并不安稳,三岁那年父母离异,在大萧条时代,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在曼哈顿艰难度日,母亲酗酒,容易歇斯底里,当他们饥饿难耐或等着被人再一次哄走时,母亲却对着他们高声朗读《远大前程》。1944年从埃文中学毕业后,他没有读大学,原因之一是他受海明威的影响,认为作家应该融入生活的洪流中,通过斗争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参军去了法国,像许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家一样,他经历过战争,但不幸在军队中染上肺炎,治疗康复后,从德国退役,回到纽约,在此结婚。1951年,他带着军队发给他的肺炎补偿金举家迁到欧洲,在欧洲的几年中,除写作他什么也不干。他坐在租来的房间里,不停地抽烟,不停地咳嗽,不停地写,一篇又一篇,但都不成功,《纽约客》拒绝了他的每一篇投稿。1952年对他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年,他终于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说,那是他旅欧一年后写下的十五篇小说中的一篇。
耶茨在用文字建筑他的文学之家时,现实中的家倒塌了,与妻子的关系破裂,妻子带着他们的女儿从伦敦回到美国,暂时分居,1959年正式离婚,两个女儿的抚养权归了妻子。从欧洲回来后,他先后在合众国际社、富明顿-兰德公司工作过。为对账单,他为人捉刀,代人写作。1962年在布雷德洛夫作家创作班上,他绕场裸跑,宣称自己是弥赛亚;他走了菲茨杰拉德不成功的老路,去好莱坞写剧本。1963年他为时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撰写发言稿,在约翰·肯尼迪遇刺后,他接受了衣阿华大学作家创作班的教职,但那一段经历并不愉快,又一个失败而已。许多年来,他都是孤单一人生活。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在波士顿,到过他家的学生、同事看到房间之简陋无不为之动容:一张桌子上放着台打字机,冰箱里只有咖啡、啤酒和波旁酒,墙上是女儿的照片。两盏微弱的小灯、到处是踩死的蟑螂,碗橱里还有脏兮兮的没洗的锅。他就是在这样的小房间里,凄清的写作。
写作从未停止。这像是个可怕的判决——判决他终生写作。写作就是他的生命力,只是酗酒让一切慢了下来。最后十年,他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由于肺结核,他呼吸困难,不停地咳嗽、喘气,但他仍抽烟抽得像在烧炉子,即使在最后一年里他得借助氧气面罩来呼吸时,抽烟也没中断过。喝酒是他又一个狂热的嗜好,美国文学史与酒的关系异乎寻常密切(福克纳、菲茨杰拉德、哈特·克雷恩、海明威、伯里曼、契弗),但没有几个作家能像耶茨那样全身心投入酒精之中。他白天不喝酒,他要写作,一到晚上却总是烂醉如泥,不省人事。有一段时间他精神崩溃,几次住院,他自己也说,“是的,我不断进出精神病院。”仿佛他想尽快透支完自己的身体,1992年11月,耶茨死于肺气肿及并发症,年仅六十六岁。
读后感分享。这本书看起来很平淡,就简单的描写了十一个普通的孤独的人,也许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整本书都没有错别字,就有一个地方有一个词语顺序写反了。本书描写了十个孤独的人。正如作者本人,一个孤独的人写孤独的书。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孤独的人了。有些人命运坎坷,可能父母早逝,或者亲人意外事故去世了,导致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有些人是因为别人犯的错,而导致了她孤独的生活。有些人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导致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当然也有一些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孤独的生活着。孤寡老人,单亲儿童,有些寡妇,鳏夫,孤儿院里的孤儿,一些伟大的人物,一些成功人士,同样都在孤独的生活在。就像作者说的,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的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当我们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可能你并不知道,他熬过了多少孤独的岁月。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
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当这些孤独的人想融入世间的时候,希望人们给予的更多的是关爱和帮助,理解和包容。而不是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不是冰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更不是讽刺嘲笑他们。如果世间多一些爱,多一些温暖,可能就会少很多孤独的人了。
另外说一下关于想写书的事情。有个朋友曾经说过,写了书谁给你出版啊?出版了有人买吗?有人看吗?我觉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写篇文章发到网上去都有很多人看了,其实出不出版都没事了。而且大家在网上转发,传播的速度更快,读者也更多,不出版也没事,只要是文章,都会有人看的。所以说很多事情,只要你去做了,就一定会有结果了。不是等你书出版了,才有读者,是有读者了,你才会想去写书。写更多的书。有想法就马上去行动,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没有去尝试。本文作者。娜女子。与大家共勉。[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