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焦艳丰《数学课程标准》p32--36
第三学段(5--6年级)
内容要求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和是180°
认识圆和扇形,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周率,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面积单位千米²,公频,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知道体积和容积的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体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图形的展开图,探索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认识圆锥,并探索其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2.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感受数学美,形成空间观念。
学业要求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能够根据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探索并说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会计算多边形的面积。会用圆规画图,描述圆和扇形的特征。了解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是一个定值,认识圆周率。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能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展开图,会计算体积,表面积。能说出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锥的体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能说出面积单位,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换算。选择合适单位描述实际问题。对于简单物体能辨认不同方向的形状图。能把观察的方向和相应形状图对应起来,形成空间观念。
2.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能根据指定参照点的具体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再熟悉的情境中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几何直观,能在方格纸上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理解有序数对与对应点的关系,形成空间观念。认识比例尺,能说出比例尺的意义。能在放歌纸上描述图形的位置,能辨别和想象简单图形的平移,旋转后的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形成推理意识。
教学提示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对立体图形的测量从度量的角度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都是相应度量单位的累加。引导学生经历基于给定线段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的过程。探索两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说出其中的道理。经历根据2点间距离最短的基本事实说明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过程,形成推理意识。可以从特殊三角形入手,通过直观操作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增强几何直观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多边形的面积,形成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经历体积单位的确定过程。通过操作转化的活动,探索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借助折叠纸盒等活动经验,认识立体图形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与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圆的教学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圆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圆周率,讲祖冲之的故事。加深对圆周率和小数数位的理解,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贡献,传播数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圆形的位置与运动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圆形位置的表达理解坐标的意义。通过圆形运动的表达和观察体会坐标表达的重要性,为未来学习数形结合奠定基础。图形的位置教学可以结合教室里学生位置,电影院观众的位置等熟悉的情景,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上的点用有序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图形的运动教学可以借助方格纸。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以及补全轴对称图形,感受图形变化的特征。动手操作,动脑想象。组织学生进行剪纸创作,鼓励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会创作设计。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