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守墓人
如果有人告诉你,人死后灵魂会贮藏在一个地方,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对于我来说,灵魂葬在文字里,葬在书本里,葬在图书馆里。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刚入职场的新人,被报社里的老前辈带着满世界跑新闻,在一所大学里碰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学生。他是大家眼里的书呆子。在美国这个国家,学霸受人崇敬,书呆子被人疏远。而那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热衷于一切与书有关的东西,甚至可以对世界上著名的图书馆如数家珍,那天他告诉我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地方有一所图书馆,那里只有一个图书管理员。
从那以后,我便对此念念不忘,究竟是怎样的图书馆?当我终于从忙碌的采访工作中得以喘息,我便开车前往华盛顿。而此行为我的新闻生涯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图书馆位置并不似想象中的处于穷乡僻壤之中,却隐藏在奇怪的地方,不管有多少人从这里驱车而过,极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栋建筑。我依靠谷歌地图和当地人的指点,兜兜转转一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停好车,我拿起相机迅速找好了角度,拍下了几张图书馆的外部图。图书馆并不大,许是久未修缮,墙面翘起白色和棕色的硬块,其中一面墙已被爬山虎侵占。当岁月和生命在这所建筑中交织,扑面而来的是奇怪的感觉,像是枯藤的老树挣扎着呐喊出生命中的最后一声叹息,随后便要消失在交织的生命长河中。
我推开门,一切安静得出奇。没有鞋面摩擦地板的沙哑,没有指尖翻动书页的窃窃,没有一呼一吸之间的安静平和,仿佛置身于真空中,沉重的压抑感快要将我吞没。扫清脑子里那些胡乱想法,抱着近乎于虔诚的心情踏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
这座图书馆只有三层楼,藏书架围绕墙壁四周,中间的座椅为想驻足阅读的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第三层书架的上方围绕着几块极大的白色玻璃,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从玻璃中斜射入堂,照在一层的地板上,泛出斑驳的光影。二三层的两侧各有两个木梯,便于人们从高处的书架上取书。
若是光线不够充足,一层的桌上还为人们准备了台灯,暖黄的灯光映在泛黄的纸页上,百年的时光穿越而来笼罩着读书人,若你此时抬起头,或许能看见作者站在光影下对着你微笑,即使不懂书里的内容,也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力量贯穿全身。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精神体验。
角落里,一位老人掩藏在丛丛书册之中,只有花白的发丝在空隙中晃动。这是我在这座图书馆里见到的唯一之人。老人戴着一架金丝框老花镜,眼角的皱纹已爬上了额头,颤抖的左手握着已被岁月磨出印记的黑色钢笔,面前堆满了各类书籍和笔记本,巨大的书堆与瘦小的人影处在同一空间下,不由得让我产生一种来自视网膜的错觉。
老人似是发现了我的存在,停下了手中的书写,抬起头来看了看我,随即摘下了眼镜。或许是很久没有见到访客,老人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我向他表明了来意,告诉他我来此地的渊源,老人震惊于那个大学生对此地的了解,想向我多了解关于他的信息。遗憾的是,我与那个大学生仅只有一面之缘。听到这个消息,老人眼中期待的光芒瞬间黯淡,但我对于这个地方的追问又引起了老人的兴趣。他背后的故事与这里的渊源便在顷刻之间倾诉而出。
老人曾经住在佛罗里达州,年轻时在大学中修读文献学,苦于毕业后无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便经人介绍在报社中工作。几年过去了,老人觉得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虽对现实不满,却无从寻找出路。无意间他发现一座图书馆在招管理员,他想这或许是人生中的转折点。和对方取得联系后,老人便只身前往华盛顿,对方告诉他图书馆很难找到,于是便亲自开车接他。
四十分钟后,车停在了图书馆前。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一名亿万富翁出资修建而成。这座图书馆曾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里收藏着许多早已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书籍,其中不少是修建者曾经的藏书。
老人后来告诉我说,这里最新的一本书出版于三十年前。
招聘者带领老人入馆,对方告诉他,这是你所能想象的最孤独的职业,这里平时很少有人来,很多时间都是与书相处,并且这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可以说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无法与此隔离。经过一番询问后对方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任职。被各类书籍吸引的老人毫不犹豫便应了下来。于是在这里一待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对于老人来说,就像过了一辈子,却又似仅仅过了几个月,在这里,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却没有忘记在老人的身体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无妻无子,可以说他把一辈子的时间都留给了这里。
在这四十年中,他几乎看完了图书馆中三分之二的藏书,而每看完一本都会写下自己的感想,慢慢的,书桌上笔记本和书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过多的书将他埋在了下面,他才决定将书桌好好收拾一番。老人给我看了这四十年中的二十多本笔记本,从青年到壮年到老年,他把自己活在了书本里,把自己活成了文字,笔记本里不仅记录的是书,更是他自己的人生。
我问他为何坚持了这么久。
老人笑了笑,说这是人类的光辉遗产,他要为子子孙孙守住这份遗产。为了不让后人遗忘前人所做的种种努力,他愿意为这事业奉献出他的一切。他说,他要让后人知道曾经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在这么多年里,他透过文字看透了自己,也看清了生命,他知道为何而活,也知道何为生命的意义。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人不同的路,但他从不为此后悔。
回去之后,我提交了关于老人和这个图书馆的新闻申请,我想用我自己的文字,写下这背后受人崇敬的故事。即使故事里的人默默无闻,这是小人物的伟大生命。
那位老人告诉我,这个图书馆是书籍的坟墓,而他是这个坟墓的灵魂。
所以,我称他为,灵魂守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