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与汗鹅块(散文)

        十年九不遇地出了趟差,闲来无事,到街上转转。街道均不长,映入眼帘的,除了熟悉的景物,还有许多胡辣汤的招牌。

        我没有查胡辣汤的来历,反正在相距百里的城镇,这不是稀奇物。此处的胡辣汤店颇多,早餐时分当地的人们端坐桌前,面前除了别的,再有就是一碗胡辣汤。我是晚上出去走的,在一处小店,一个胖乎乎的小伙子正在忙碌,出于探究的考虑,我走进店里,付五元钱,要一碗胡辣汤。少顷,汤端至面前。定睛看,碗不大,多汤水,汤色既不是之前看过的浓黑色,也不是我们老家的那种灰白色,是白水中加入了固体物和胡椒之后形成的复合色。撇开汤面上飘着的少许荆芥菜,喝一口汤,咸淡正好,有浓浓的胡椒味。汤很稀,喝在嘴里有一种酸爽的感觉。搅动汤勺,又粉条和滑过的牛肉翻动,——有些店里叫作牛肉胡辣汤来的。大口喝汤,不几下碗儿便见了底,虽然我是吃完晚饭来的,此时也没有觉着肚子撑,可见这汤水的份量。回想起来,这汤的特色就是水多,绝不是浓糊糊的汤,成分也简单,粉条、牛肉加入胡椒、荆芥少许,大道至简,养活了当地人至少几百年。相距几十公里的老家的胡辣汤(当地人的叫法),除去汤色,少了牛肉,多了鸡蛋皮、炸虾米、豆腐泡,浓度也大不少。一碗下肚,也是感觉不到明显的饱。份量不多,算是两者的共同之处吧。

      老家城镇乡村,有许多人做汗鹅块,这种地方吃食甚至形成了一种产业。长期品鉴之余,便有好事者研究汗鹅块的“汗”是哪个字。经济繁荣与否,总有人研究文化,这也是由来已久的习惯。大致的做法是将当地出产的肥鹅宰杀之后,加水煮熟,捞出剁块,然后将佐料加入鹅汤,尤其要加入大量的姜和辣椒,盐也要比一般菜的量大许多,大火熬制飘香,浇入剁好的鹅块,即是大功告成。早晚无暇做饭,找一家小店,老板在问过你要不要另加辣椒之后,配上米饭,二十块钱管饱。据说,由于多年外出务工的原因,南北各地都有不少鹅块经营者,这种吃法随着人员的流动传到了不同的地方,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鹅肉,也不仅仅限于老家当地的了。

        一忙水土养一方人。物产不同,历史不同,做法不同,食物品类味道亦会有所不同。酸辣苦甜,各有所好,五味食品引出来五味人生。所到之处,参观一番,品味一番,自有其中的乐趣。时人常常苦于人生乐趣甚少,岂不知只要有心,无论是胡辣汤还是汗鹅块,静下心来去品尝一下,其中的酸辣滋味,一定是有所不同的。于无趣之中寻找有趣,何尝不是一种趣味呢。

                        2025年5月23日于光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