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科举制以来,“国考”就一直是中华大地上亿万学子改变命运,跃迁阶层的重要通道。高考作为当今的国考,我们仍能从中看出一千多年前“科举制”的基因。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了,虽然高考制度争议不断,高考试题屡被吐槽,高校教学备受质疑,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可以首先肯定“国考”对社会公平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意义和贡献。
大众尽可以质疑高考制度的不完备,但也不得不承认,对于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下一代改变命运、实现阶层升迁、获取更优社会资源最便捷也最公平的方式。
高考对万千家庭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和不可替代性,其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自然是任何其它考试不能比拟的。这不,刚吃完中饭便收到了老公发来的短信
看到高考作文试题,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意气风发的学子们在考场奋笔疾书的画面。他们如旭日初升,朝气蓬勃。十几年寒窗苦读,一朝才华尽显,崭露头角。
今年恰逢百年不遇之全球疫情,这场高考来之不易。几个月前,疫情突袭荆楚之地,且来势汹汹。中华大地十几亿民众生命健康遭受危胁,祸福难料。但中国,倾全国之力,上下一心,封一城护一国,以几乎不可能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国外媒体一度质疑我们瞒报疫情、粉饰太平,但我们紧接下来的有序复工复产和今天齐聚1000万学子的全国高考,都是对各种质疑最有力的回击。
回想自己坐在高考考场,已是17年前了。当年也恰逢华夏大疫,处在非典疫情期的我们,不敢去外地不敢得感冒,早中晚都会在教室外的大水桶里接上一杯学校准备的板蓝根水。板蓝根对预防非典有没有用,我虽没有细查资料,但想来作用应该是不大的。但对当时处于高度防疫和紧张备考状态的我们,每顿饭前的那杯板蓝根,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镇定心神的作用。有人质疑今年高考组考制度中要求所有考生戴口罩进出考场的规定。觉得多此一举、资源浪费、形式主义……各种理由不胜枚举。但我是赞同和支持的。理由一,是面对随时可能反弹的疫情,再怎么小心保护我们的下一代都不为过。二是想到自己高考那年的板蓝根水。我想,口罩对于今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既是生理上的防护,也是心灵上的守护。
感慨完高考,又到一年一度的必备节目——也读“高考作文”。去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啥?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也变差,居然怎么想不起来了。还是来看看今年的吧。
老公是我们家第一个读到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的。不擅长写作的他,对高考作文题关注的热切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人。而且每年都会乐此不疲地凑到我面前,问:“你觉得今天的高考作文题难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写?” 弄得我都形成思维定势了,见到高考作文题就开始寻立意、梳提纲、打腹稿。我有一种直觉,老公对于我的喜爱乃至于对我坏脾气的高度包容,跟我偶尔能写点“假模假样”的小文章不无关系。我思忖,老公应该也算是个“误入歧途”的文艺青年吧。大学时没找好自己的人生定位,毕业后稀里糊涂跟着家里的安排进入了银行业。虽然丁少文采不够好,吝啬动笔,也和身边大多数同事一样偶尔约三五朋友吃点夜宵、打场小牌,但他骨子里是很喜欢有点文化点缀的生活的——例如品茶;例如看我和儿子读书;例如关注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且乐此不疲……
再说回高考作文,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今年循旧守古的老公居然有了新的开场白:
下面是我和儿子的对话:
“儿子,爸爸刚看到一道题说你可以挑战一下。”
“是什么?”
“你知道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吗?”
“知道啊,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君王,管仲是辅佐齐桓公的宰相,鲍叔牙也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是他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
我暗暗吃惊,儿子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些的?看来课外阅读,确实对他的知识扩充帮助不小。
“爸爸发来的故事里说: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
“我知道!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公子纠派管仲去刺杀齐桓公,管仲一箭射中了他,但是正好射在齐桓公的玉佩上。齐桓公逃脱了。后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要成就霸业就一定要有管仲的帮助。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
我既惊又喜。惊的是我天天陪在儿子身边,自诩全心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但居然不知道他何时读过这样的历史故事,还能娓娓道来。喜的是,我对儿子课外阅读的引导似乎已初见成效。
我试图把后面孔子和司马迁对这段历史故事的评述读给儿子听,再顺势引导他思考一下可能的写作角度。但才一开口,就被打断了。
“别再跟我说,我要看书了”
说完臭屁崽又埋头沉浸到他的《汤小团》里去了。
好吧,“过犹不及”是作为母亲一定要时刻牢记的育子箴言,我的满腹情绪也只能和老公隔屏分享了,顺便扯扯对孩子教育的感悟:
“高考题看似高端,归根到底还是检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像这次全国卷(1)的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写读书会发言稿。解读历史故事,解析历史事件,解构历史人物。这样的作文能否完成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立意的角度,解读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的写作课程能培训出来的,只有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对时事的密切关注,对所学所闻的认真思考才能慢慢形成。所以,从小我们就要给孩子埋下阅读的种子,让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读书多的孩子看待问题会更全面,处理事情会更周到……”
老公似乎是午睡了,自己长篇大论半天也没收到回复。决定独自磕一下这篇高考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1.桓公视角:成大事者,必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智。
第一部分论成大事者须有自知之明,会审时度势。桓公遇阻击,当机立断装死逃生,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头脑清醒,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认识的智者。不会因小节而羞,但会因大志未酬而耻。若桓公当时逞一时之勇,很有可能已横尸当场,更不会有后来的“桓公九合诸侯”了。可引用:古有,韩信受一时胯下之辱成千秋功业;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近有,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秋,我党领导人果断作出建立敌后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抗日方针。不仅在抗战时期保存了有生力量,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部分论述,成大事者必有知人之智。桓公重用管仲就是有知人之智的最好佐证。正是因为看到了管仲“不以兵车”便能助他“一匡天下”的能力,所以才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可引用刘备的故事:1.将军善将兵,主公善将将。2.三顾毛庐
标题:《论明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2.鲍叔管仲视角:君子之交贵在交心
第一部分论述 君子之交,贵在守望相助。管仲阻击公子小白,因为怕误伤辅佐小白的挚友鲍叔,选择了用弓箭远程射希小白,而不是近身搏杀。公子小白得王位后欲拜鲍叔为相,鲍叔此时惦念的是身处险境的管仲,向桓公力荐管仲,帮朋友挣得了一展抱负的平台和机会。这才是真正交心的朋友。彼此懂得,相互欣赏,守望相助。可引用:英文“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君子之交淡如水,关键时刻却能倾囊相助。
第二部分反面论述:小人之交常戚戚。举例:平时吃喝玩乐,互相吹捧,危难之时作鸟兽散,甚至反目成仇。
第三部分论述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会交友的过程。如何在生活中交到挚友。1.良好的品行 2.高雅的志趣 3.有同理心,相互扶持。
标题:《论挚友——君子之交贵在交心》
3.司马迁视角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孔子视角:《论领导力——识人善用》
……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围绕同一个历史故事开展的读书会可以有满屋子的解读,这就是我们精彩而多元的世界。
今年全国卷(一)的作文给考生发挥的空间很大,但有一个总的要求——读书会发言稿。
全国卷(二)作文要求——演讲稿。
全国新高考卷(二)作文要求——主持词。
5套高考卷,其中3套的作文都是工作生活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文体——发言稿,演讲稿,主持词。语言学习向实用性倾斜,语文水平考察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主,今年高考的导向性已非常明确。
虽然我家臭屁仔才9岁,但作为母亲,我也深深以为自己应关注高考动态,紧跟国家教育理念改革的步伐,未雨绸缪。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子女绝非一日之功。
最后,我坚信,高考肯定不是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它都肯定是相对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我期待国家的高考制度能够越来越完备,也期盼孩子成年高考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