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群有趣的老头儿  ——读《比我老的老头儿》

《比我老的老头儿》是黄永玉的散文集,记录旧朋故交的奇闻趣事,这些旧闻故交在中国艺术史或文学史上至今都还是振聋发聩的名字:钱钟书、沈从文、李可染、张乐平、林风眠、张伯驹、许麟庐、廖冰、郑可、陆志庠、余所亚、黄苗子…….。那么这个黄永玉又是谁?不妨摘录百度百科的介绍:“黄永玉,湖南凤凰县人,1924年7月9日出生。受过小学至初中二年的教育。16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民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美术学院教授。 写过诗、杂文、小说、剧本。出版过画册、诗集、杂文集、木刻画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开过个人画展。”百度百科介绍的很简单,可你看他来往的朋友,你就该知道,他应该不简单,曾与钱钟书一起办过杂志、担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的人,岂能是等闲之辈!世称“鬼才”的黄永玉,以版画和木刻见长,其设计的生肖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名扬天下,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哦,知道了,黄老是美术大家。当然,美术是他的主业,但他的成就又远远不止美术,他还著述等身,写过《永玉六记》《醉八仙》《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更为关键的是,他明明是幼时家贫,受教育就到小学为止,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自学成才!自学成才啊!请看他的著作,遣词造句之雅、谋篇布局之妙,今天之众多博硕士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叫人不禁要发感慨:我们的国语教育任重而道远哪!

   啰啰嗦嗦介绍作者,只源于我的崇敬之情!可知黄老生于乱世、流离于战火之中,真正安稳于艺术创作的年数少之又少!能有此番成就,才情是一方面因素,更重要的,应该是自我的不断激励和坚持自学吧!

    言归正传要介绍这本小书,黄永玉在书中,描写的都是自己的老朋友、老相识,这些艺术界、文学界的大家们,在黄永玉的眼中,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朋友。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这些“名字照亮了中国20世纪中后叶至21世纪的文化天空”的艺术家们勾勒了一幅幅速写,虽是简笔勾描,但人物形象已经丰满有血肉,足以突出主人公的人格、风范、精气神儿,寥寥数千字,形象已跃然纸上,让人掩卷会心微笑之余,更不禁感叹:为什么这些从民国时代走出来的艺术家,其为人的高度和艺术成就一样光辉?待人也诚、也真、待事业炽烈如火,可为什么黄老要写一个集子来纪念他们?仅仅是谈公众人物以博眼球吗?他哪里需要这等低级名利?我还是以他书中的话来道明原委吧——“我只想说说这些渺小的事情,几十年巨大的历史颠簸筛选中,小如蝼蚁的臭老九们相濡以沫的感情活动”。是啊,是纪念,是不能忘却的纪念,巨大的历史颠簸几乎耗尽了这些才华卓越的艺术家们的艺术生命,政客的好恶甚至能在朝夕之间决定这些人的生死别离,可就是在最严酷的环境下,这些大艺术家们,仍然保留有赤子之心,仍然保留有人性的温暖,仍然在严寒中,照亮一些人,将奄奄一息的生命火焰,再焐热一些,再持久一点儿……就为了这些温暖的光亮,黄老才在八十岁后,在回忆的笑与泪光里,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让读了这些故事的我,对于人性,恢复了一点点儿的信心。

   为什么在最严苛的高压环境里,有些人的骨头就软了?而有些人仍然可以腰板挺直,对权贵睥睨不顾?跟学历、学识没有什么关系,跟什么有关系,我还没有弄懂,做教育的我,希望普天下做教育的,都能来一起研究研究这些比我们都老的老头儿,也许,能发现我们明天的希望之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真说不清那幅套色木刻,怎么一下就勾住了我的目光?是画家把那幅画命名为《手之舞》吗?画面上,一双又一双手...
    楚翁無聞阅读 1,628评论 0 50
  • 不知道为啥,最近就是想写点东西,记录点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需求呢?仔细想了想,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打发无聊的时...
    Mark_LV阅读 208评论 1 0
  • 林千禧渐渐习惯了呕吐,每顿吃几口,然后等恶心的感觉一点一点泛上来,拿上水杯跑去厕所。一开始是呕吐,漱口,结束。。。...
    何青猊阅读 124评论 0 0
  • 邻居家的争吵把我和我家先生从熟睡中惊醒。我家先生怕有孕在身的我休息不好,想要起床去劝一下,却被我拉住。 不是不想掺...
    阿念姑娘阅读 7,128评论 159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