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更爱跟年轻人打交道?不是说年轻人没架子不势利,而是相较而言,年轻人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跟他们在一起,能学到更多,也因此而能跟时代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一
这一阵子,我想学普通话。
七拐八拐联系上一位普通话教员,我们先电话联系,她想先在电话里听听我普通话的基础。
教员很客气很热情,但从通话第三句起,就一直在指我发音的毛病和缺点,一边指一边说:“基础很差啊,恐怕不大好学!”
我心里话:我知道我基础差啊,否则也不找您了是不?但我嘴上说:“我就是想请教您如何能学好。”
“嗯,你这个困难呢,要知道平时说方言说习惯了,很难纠正过来……哎呀,你怎么想学普通话呢,怎么想考普通话证书呢,怎么定的二甲的目标呢?您应该……”
(巴拉巴拉五分钟)
“你再说几句给我听听……这样,你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为什么想考普通话证书,报一下身份证号码。”
“……”(报过去)
“你看,你0的发音不准,3的发音不准,l n不分,翘舌音也不好……”
“我知道我知道,所以我发心要学,关键怎么学呢?”
“要练,当然要练。你可以多听听标准普通话……”
(能说我已经听了三十多年的标准普通话了么?可是我就是舌头摆不平,没学上啊!)
“到网上下载测试60篇文章……”
“到哪里下载呢?”
“直接搜,直接下载。另外,再自己录下来听听自己的普通话纠正,你要练呢,还不知道能不能练好……这样,你再说几句给我听。”
“……”(说了)
然后又是一段各种毛病和缺点的评价(注意,我没有用“指正”这个词,她是只“指”不“正”)。
……
整个过程她很热情,可我却觉得遭受了一番羞辱。一种热情的羞辱。我知道普通话不好,所以才想学,而从对方的话语中我没有学到任何改善的途径,全是被指出的毛病,给我的讯息是:我有毛病,很不好改!
这和某些大人跟孩子说“你成绩这么差,你要努力”一样,空洞乏力却能让被指责人倍感羞惭,从而丧失自信。
通了这个电话,我一晚上情绪都很低落。
但是,我不信我学不好普通话,我想人家外国人都能字正腔圆,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有什么学不会的!我这个难度肯定比学外语简单多了,人家在中国都能学好外语,我一个中国人整天在普通话的语境里,怎么可能学不会普通话?
所以,我又联系了一位师范学院的小朋友。
跟小朋友联系就很简单,我们是微信好友,我直接微信问:
“玉,我想考普通话证书,我基础很烂啊!”
“姐姐,没事啊,持续练习能好的。您普通话二乙没问题,二甲练练就可以了啊!”
“有什么学习普通话的APP推荐吗?”
“有啊,你搜普通话学习,普通话测试。早点考啊!这个终身有益的,你能行!
于是,我下了APP,发现里面方法大全、详细讲解,我知道了自己“里”“你”不分的原因,原来就是舌头位置不正啊!
找到症结,发现纠正起来比茫然的“多练”容易多了哎!拿蛇拿七寸,抓病抓症结!而且,我发现在练习栏里,我的普通话没那么烂哎,居然92分。
所以,我信心百倍地继续学普通话,每天跟老公的对话也换成了普通话,在烧饭不时冒一个单音节,喊孩子的名字重复几遍为了喊标准。
这就是长年人和年轻人的区别吧!长年人往往是社会的权威,但知识方面往往已经落伍,年轻人没有什么资历,但在资讯方面显然已经超出长年人几大街。
所以,有些东西还是向年轻人多讨教吧!
二
节假日路堵,跟年长的人谈起这个事,年长的说:
“节假日,别出去,凑热闹,不划算。”
“这个国家,大量卖车,交通跟不上,根本就是不负责!”
“堵路上拿钱买罪受,不如在家看看电视。”
……
跟年轻人谈起这个事:
“姐,你下载个XX导航,那个导航可以提醒你避开高峰车流路段!”
于是下了XX导航,还能配上郭德纲林志玲的声线导航,真的就避开了车流高峰,节假日再没有被堵。
三
其实我指的“年轻人”“年长者”不是绝对于年龄的划分,不爱学习、不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也可能暮气沉沉似老人;爱学习的年长者也可能朝气蓬勃更胜年轻人。
我认识一位长辈,接受新事物特别快,我知道的他都知道;有时候我不知道的他也知道,他热爱交往、爱好学习、喜欢新事物,七十岁不仅知道“蓝瘦香菇”还在热气腾腾地学习法语……我从他那儿学到很多,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趣闻、更多的是与时俱进的一种精神。
所以,“年轻者”“年长者”绝不是年龄的界定,而是用知识能力接受水平这个尺度来做的一类衡量,想要永远年轻,那就不要放弃学习。学习是终身的,永不该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