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付出”,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或牺牲别人成全自己。反过来想想,接受是不是也是“成全”呢?
在爱情方面,放手是“成全”,各自过上新生活;
朋友之间,不在意得失是“成全”,友谊天长地久;
亲人之间,各退一步是“成全”,亲情依旧;
家人之间,接受与付出亦是“成全”,合家欢乐。
花甲年纪的姨妈,虽行动不便,深受病痛折磨,可这操心劲却毫不消减。或许在她的眼里,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吧!所有该操的心,一样不能少,不然做母亲的就不称职。(或许老一辈都这样吧!)
小时候,最爱去姨妈家了,因为每次去都会做好吃的给我们吃,比如:“糯米煎饼(自家的糯米打成粉,做成饼再煎)、白糖水(那时候真没零食吃,就把白糖放入开水一冲,甜甜的一碗白糖水就做好了,简单又幸福。)等等。”
反正只要家里有的,就会想尽办法弄给我们吃,作为孩子的我们自是欣喜不已。
就算过去了数十年,我们都依然记得那时的甜蜜。所以现在已经长大的我们,最爱去的还是姨妈家,过年过节少不了去孝顺孝顺她老人家。(每次回家,谁家可以不去,但姨妈家是一定要去的。)
姨妈的优点就是照顾所有人,想安排好所有的人,哪怕是旁人的心都想照顾到。比如:“到了种菜的季节,该种什么,他们有没有秧苗;还有谁家没娶亲的,赶紧找人帮忙说媒;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着送给亲朋好友,自己就省吃俭用;没事时,就打电话给妈妈和小姨妈,让她们去吃饭。(妈妈说电话接到怕,一天十几个电话。)”
人与人之间,相互来往、礼尚往来最正常不过了。可姨妈却不这么认为,她可以送别人东西,经常让别人来她家里吃饭。如果别人不收东西,或不来吃饭就会非常生气,最让人不理解的是她自己却不肯收别人的东西,也不肯去别人家吃饭。(只付出不肯接受也是让人难受的。)
对于这样的姨妈,大家只有接受她的爱,成全她的爱心。让她在日渐老去时,还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个还可以照顾大家的人;是个不拖累家人的人。
像姨妈这样的人,普遍存在。如果家人不理解的话,就会觉得你操那么多心干嘛,心不累吗?在旁人眼里也确实是个非常辛苦的人,人也活得很累,但她自己却乐在其中。
这或许就是她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吧!所以我们要做的就只有接受,接受她的付出和她的爱,以此来成全她。
昨天看到这么一个小视频,大街上有一个阿姨,把她女儿买给她的车厘子,以五元一斤的价格卖出。
看到这里,大家其实也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因为母亲不舍得吃,女儿又想孝顺母亲,只得把物品价格报低,就是为了让母亲心安理得地吃得开心。只是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成全并不是单方面的,如果母亲接受子女的爱,成全孩子的孝心,其实比金钱更值钱。只是他们只想到了自己,认为自己认为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一直在做着伟大又伤人心的事。
你们是不是也常被父母骂,家里有吃的有穿的,不用买,买那么多不是浪费钱吗?父母心疼女儿,给好吃的好穿的,但却不想成全孩子的一片孝心。
父母们接受儿女的孝心,也是成全女儿,让他们有机会尽孝,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