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Bean的生命周期

在传统的Java应用中,bean的生命周期很简单,使用Java关键字 new 进行Bean 的实例化,然后该Bean 就能够使用了。一旦bean不再被使用,则由Java自动进行垃圾回收。

相比之下,Spring管理Bean的生命周期就复杂多了,正确理解Bean 的生命周期非常重要,因为Spring对Bean的管理可扩展性非常强,下面展示了一个Bean的构造过程


img

Bean 的生命周期

如上图所示,Bean 的生命周期还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来对上图每一个步骤做文字描述:

1.Spring启动,查找并加载需要被Spring管理的bean,进行Bean的实例化

2.Bean实例化后对将Bean的引入和值注入到Bean的属性中

3.如果Bean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Bean的Id传递给setBeanName()方法

4.如果Bean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调用setBeanFactory()方法,将BeanFactory容器实例传入

5.如果Bean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调用Bean的se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将bean所在应用上下文引用传入进来。

6.如果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Spring就将调用他们的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方法。

7.如果Bean 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Spring将调用他们的afterPropertiesSet()方法。类似的,如果bean使用init-method声明了初始化方法,该方法也会被调用

8.如果Bean 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Spring就将调用他们的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

9.此时,Bean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被应用程序使用了。他们将一直驻留在应用上下文中,直到应用上下文被销毁。

10.如果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接口,Spring将调用它的destory()接口方法,同样,如果bean使用了destory-method 声明销毁方法,该方法也会被调用。

下面用实例演示Bean的生命周期

目录结构

img

1.创建Bean的实现类

在ch3应用src目录中,创建life包,在life包下创建BeanLife。在类BeanLife中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演示初始化过程,一个演示销毁过程。具体代码如下:

BeanLife.java

package life;

public class BeanLife {
    public void initMyself() {
        System.out.println(this.getClass().getName() + "执行自定义的初始方法");
    }
    public void destroyMyself() {
        System.out.println(this.getClass().getName() + "执行自定义的销毁方法");
    }
}

2.配置Bean

在Spring配置文件中,使用实现类BeanLife配置一个id为beanLife的Bean。具体代码如下:

    <!-- 配置bean,使用init-method属性指定的初始化方法 ,使用destroy-method属性指定销毁方法-->
    <bean id="beanLife" class="life.BeanLife" init-method="initMyself" destroy-method="destroyMyself" />

3.测试生命周期

在ch3应用的test包中,创建测试类TestLife,具体代码如下:

TestLife.java

package 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life.BeanLife;

public class TestLif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初始化Spring容器,加载配置文件
        //为了方便演示销毁的执行,这里使用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实现类声明容器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System.out.println("获得对象前");
        BeanLife blife = (BeanLife)ctx.getBean("beanLife");
        System.out.println("获得对象后" + blife);
        ctx.close();

    }

}

测试结果

im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