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什么时候了解的“黄金圈法则”了,上次在写《用设计思维构建知识体系》时,总是莫名地联想到这个法则,可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如果说黄金圈法则是解决问题的“道”,那么设计思维便是“术”和“器”。
在《从“为什么”开始》一书和TED演讲中,西蒙告诉我们:黄金圈法则的思考方式应该是由内向外的,先找到为什么,再决定怎么做,最后才是做什么,”Why”是核心,“Why”很重要,“Why”应当清晰明确……只是怎么找到”Why”呢?西蒙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做,这恰恰也是最难的问题,而设计思维(这里指斯坦福的Design Thinking)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举个例子,在上篇文章中,我的初衷是要写一份2019年度计划(what),若是按照黄金圈法则的思路,要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制定年度计划(why)?那么,怎么找到why呢?这里尝试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先进行第一步“共情,理解用户的需求”(在这个分析过程中,用了移情地图——工具,具体可参看《用设计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因为个人有学习和成长的诉求,希望能够将这个诉求目标化,并能够贯彻执行,根据以往经验,便决定制定年度计划,保证自己的学习目标聚焦并可执行。
接下来,要怎么定制呢(how)?在设计思维中,定义不单单定义问题,常常也是定义范围,提供问题解决的渠道,根据共情阶段的输入,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分析(过程中了用了POV模板——工具),根据定义阶段的结论,我们发现要“依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与计划”。
到这里,问题越来越来清晰了,要制定年度计划,我们发现了一个关键词“知识体系”,于是在后续的过程中,核心的目标就是将这个知识体系具象化。这里依然沿着设计思维的思路和方法,最终将个人知识体系的雏形构建出来,具体可参看上篇文章《用设计思维构建知识体系》。
那么,这个“个人知识体系”到底是什么呢?它既是what,也是how,是个人知识体系本身的what,是制定计划这个案例中的how。至此,2019年度计划还未确定,只是知识体系整理出来后,定制年度计划(what)变得自然而清晰了。上篇文章中,将计划直接作为测试的环节了,现在想来,如果要制定具体、合理、可执行的计划,那种做法便有些粗糙了,如有必要,也可以按照使用设计思维再具体分析,只是其方法及过程也不是绝对的,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通过上述例子,将黄金圈法则和设计思维的关系进一步表述如下图。
当然,这个理论只是针对个例,还是具有普遍性? 需要在后续各领域的实践中进一步测试验证,毕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