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霞无限好”的各位长辈书友如约相聚在线上进行了新年第二期读书会,继续读季羡林先生的智慧之书《心安即是归处》,我们读了第肆章《行于天地,再遇自己》。
这一章又是八篇短文,我们朗读和分享了前面三篇。光惠书友仍然是中气十足,抑扬顿挫地朗读了第一篇《我在延吉吃的第一顿饭》。
文章里印象深刻的是那道活吃生鱼片,上来的这道菜,鱼头翘着,嘴还能动,尾还能摆动。只有中间的部分被切成筷子一夹就下来的一片片鱼肉,活生生的生鱼片。
作者看着翕动的鱼嘴,突然觉得它在说人话质问自己,质问人类,吃鱼,吃则吃矣,为什么要弄出这么多花样来折磨鱼儿,这样吃何来心安?看上去是鱼在问“我”,其实是自己在问自己。
只不过造化弄人,分别生而为人或鱼,都有血有肉有痛,甚至有怨恨情仇,喜怒哀乐,只不过鱼不能表达出来,难道这就是它们任人宰割的理由吗?
作者看着活鱼在自问自的过程中,看到了吃那活鱼时的于心不忍和不安。心不安,又何来营养健康的滋补?
佳佳书友听我们分享了这篇文章后,也很激动,分享了以前主管单位伙食时偶遇见杀猪全过程,那个画面几十年在脑海中无法抹去,也时常令到内心不安。
第二篇《观天池》文章偏长,孙叔和佟姨伉俪共同合作完成朗读。孙叔身体还在恢复中,他和佟姨都说感谢读书会能够让自己振作地生活,而不会消极悲观。对每一期读书会都带着无比期盼的心情。
《观天池》通过对长白山的险峻,风景的秀丽,但又伴随着瞬息万变的气候等描写,暗示了人生其实也是一样,无常变化,难以掌控和把握,唯有面对真相,坦然接纳变化,才能平安度过。
《观天池》其实也是借天池景为镜 实际是观自己内心深处。也是通过虚拟梦境,观到美丽湖面下,池水深处的“天池水怪”,敢于面对内心深处的妄念、烦恼,去除贪婪、嗔恨、无明,让内心回归安宁,方得身心健康。
文姨刚刚康复出院,在女儿的细心照顾下,身体健康恢复得很好,充满感情地朗读了第三节《义工》。作者对台湾的义工赞不绝口。
很多义工来自名门大家,家中司机、保姆成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什么会去做义工?想来这“大少爷,大小姐”的内心并不快乐,而在做义工过程中,因为去掉了我执、我慢,因付出而收获了人们的尊重和感恩,这使他们内心幸福快乐。
所以怎么看义工,用什么心做义工决定不同的生命状态。以前认为“义工”是义务工作者,角度是付出,内心难免不平。
台湾义工理解的“义工”是“最有意义的工作”,角度是收获,收获的是生命的成长,所以文章最后一句说:“这样谜一样的青年女义工有福了”!
萍萍书友也特别感动地分享,智力和智慧是两码事,三年来对慈悲和智慧文化的学习,让自己内心变得越来越柔软,但却坚韧,这样的心帮助自己度过千难万险,一路走来总能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