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出来工作的人,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看一本厚厚的名著了,大多数人都是很功利的,只想快餐式地阅读一本书,讲究高效。但是,其实真正能够花时间去看一本名著,受益更多。我记得3月份看了3本世界名著,感触太深了,至今记忆清晰,但是4月份就看的一些比较轻松点的书,不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就这点而言,名著给人的影响还是要深很多,因为它们大多足以震撼心灵。
还是很久以前看过《飘》,也看了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这部小说给我的印象很深的,女主人斯嘉丽那种坚强独立勇敢的精神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激励着我。如今,时隔多年,打算再次品味经典。这次,我不打算像从前那样,把一本书完整地看完再写读后感或者总结了,因为一篇读后感是无法完全写下自己看书过程的所有收获的。今天,我就从书本的刚开始写起。
一、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她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曾获文学博士学位。她完成这部作品花了10年的时间,她何以将在南北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绽放的爱情描绘得如此扣人心弦?这正与她的成长经历和不幸的爱情有着莫大的关系。
她自己就是文中女主角斯嘉丽的原型,她也是从小就培养成了男孩子性格。阿希礼的原型是玛格丽特年少时初恋的那位早亡的英俊军官。玛格丽特18岁时,她已经出落成一位南方美女。她结识了一名青年军官——克利福特·亨利少尉。她很快陷入了情网。亨利有着英俊的外表,诗人般的气质,这便是玛格丽特心中的“阿希礼”,但战争夺去了这个年青人的生命,也给玛格丽特带来了毕生的痛苦。这也就是郝思嘉对阿希礼爱情火热与疯狂的来源,米切尔将之融入于作品本身,以缅怀她的初恋情人。
母亲梅贝莉的去世,让玛格丽特成为她父亲和长兄生命中唯一的女人。亦如她的作品一样,她代表不了母亲在父亲心中的位置。母亲一直是父亲生活的动力和勇气, 他失去了所有的活力,只能选择逃避。这与郝思嘉的处境非常相似,玛格丽特无形中将自己的生活再次融入作品。
后来,由于玛格丽特生来的反叛的气质。她同狂放不羁的厄普肖结识,并凭着一时的冲动与一个冷酷无情、酗酒成性的恶棍结婚。这个恶棍在某些方面也有着文中白瑞德的影子。这不能不说是她的不幸。这段婚姻不久便以失败告终,虽然她很快便重新振作,但这段婚姻带给她的痛苦和屈辱一直伴随着她直到死亡。
最后,她成为一名大牌记者,从事她所喜欢的写作。她与一直支持和深爱她的约翰·马什结合,十年里,在他的背后支持下,完成了《飘》这部举世杰作。
了解了作者的这些生平经历,我们也就更加明白了这部作品诞生的缘由。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融合了作者个人的经历的。就像小仲马的《茶花女》、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样,否则难以真切地打动人心。看到作者的经历,也不免为她感到悲哀,好多好多著名的作品,都是作者在痛苦中创作出来的。
二、《飘》的重点内容
《飘》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的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我们也可以领会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就像我们现在的疫情,很多人感染病毒,有的人意志消沉,便慢慢失去生命,有的病人的家属,也在这种灾难面前难以自拔;有的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现实,终于战胜了挫折,成长起来,所以,我们社会的人们,不管遇到什么,一定要选择坚强,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暴风雨斗争,相信自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三、备受争议的女主——郝思嘉
思嘉尚属青春年少的十六岁花季时,就遭遇了情场失意的痛苦。她爱上了风度翩翩的邻居阿希礼,可阿希礼却娶了善解人意的表妹媚兰。使思嘉更加不幸的是,战乱接踵而至,整个南方社会不得不投身战争岁月。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辛的生活这双重重压之下,历经磨难的郝思嘉成了一位二十八岁的坚强女性。
作为他们的大女儿,思嘉既遗传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又自小受到母亲良好家教和道德观念的教诲。所以,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妈妈的道德框框的反骨。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思嘉敢爱敢恨、认定自己的目标便勇往直前、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这不就是现实版的玛格丽特吗?
作为纷繁复杂的社会的一员,人的性格绝对不可能是单一的。所以,既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全然的坏人。人只能是个多面体,人的性格也只能是多种性格特点的总和。
她“恶”的一面——
美国诗人约翰·P.毕晓普曾经这样评价她:“在任何情况下,郝思嘉都是毫不足取的。她吝啬迷信,还自私自利,简直无人可比。她显然属于她那一阶层的一员,但她只有在少女时代才在表面上有点该阶层的言谈举止;至于他们的情感,她却从来没有共享过。人是要有精神的,这一点于她是不可理解的。至于说思想,她知道得最多的就是那种属于小农意识的卑劣的狡诈伎俩。基于这一点,除了她那珍贵的皮肤、土地和钱财以外,她什么也不看重。而这些正是使她的狡诈伎俩可以永远延续下去的东西。她手里抓着这个,眼里又觊觎另一个,为此,她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北方士兵,洗劫了他的尸体,结了好几次婚,购买锯木厂,剥削囚犯的劳动,行使欺骗术,无情地把好几个人送上了西天。”
她“优”的一面——
思嘉的人生信条是:不管战争把原有的美好生活变得多么面目全非,不管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她还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生存下去,她必须竭尽全力保住塔拉——那是在她陷入困境时会给予她力量的土地。而在她为生存而奋斗的过程中,她性格中为人称道的一面也就凸显了出来。
1、现实
她讲究实惠,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根本不管她采用的方法和她置身其中的社会准则相符不相符。当然,我觉得人还是要有善良的心的,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连自己亲妹妹的男朋友也要抢。
2、真实不虚伪、个性独特
玛格丽特在书中刻画了诸多南方妇女形象。通过对比,郝思嘉毫不虚伪、充分表现“真我”的性格特点便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在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上流社会对妇女的要求是颇为苛刻的。妇女们最好永远没有主见,对男人唯命是从,只能被迫循规蹈矩,做一个终身依附男人的、不敢有丝毫出格举动的小女人。但是,郝思嘉对这些做法嗤之以鼻,对所有这一切发起了义无反顾的挑战。
作者对思嘉的反叛行为最集中的描述就是她怂恿阿希礼和她私奔以及她婚后自己经营锯木厂这两件事情上。
作者对郝思嘉表现真我的个性刻画还体现在另外一件事情上。那就是,郝思嘉在嫁给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后,自己借钱买下一家锯木厂。思嘉在这一点上的做法正是现代社会中商场竞争的写照。竞争应该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男人也罢,女人也罢。强者存,弱者汰。从这点上说,十九世纪的郝思嘉倒是有了超前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3、强烈的责任心
思嘉性格为人称道的另外一点是她的责任心。她的责任心不但表现在她对自己亲人的照顾上,同样也表现在她对媚兰的态度上。她虽然打心眼里不喜欢媚兰,甚至暗暗诅咒她死,但她答应过希礼要照顾媚兰。
4、勇于面对现实、坚强勇敢
思嘉的性格中最能给人鼓舞的一点还是她面对现实、不畏困难的精神——
年仅十六岁的郝思嘉就经历了失恋的痛苦,紧接着是丧夫的伤痛。年仅十七岁的她就已经成了有一个儿子的寡妇。如果说这一切都还只是个人生活上的不幸的话,那席卷整个南方的战乱给她带来的痛苦就是人所共知的了。
当残酷的战争来临,她注视着默默望着她的一双双眼睛,面对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思嘉没有绝望,没有气馁,她既没有沉溺在过去美好的岁月中,也没有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而是坚定信念,坚强勇敢地独当一面,竭尽全力去拼搏,去奋斗,终于战胜了困难。
她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她自认为不爱的白瑞德,白瑞德觉得自己虽然与思嘉生活在一起,但两人的心从来没有合二为一过。爱女的夭折更是使他产生了绝望心理。于是,他后来就绝望地离开了思嘉。面对瑞德的离她而去,思嘉虽然也感到伤心、难过,但她没有撒泼耍赖,而是坚强地接受了这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这是思嘉的座右铭。她相信,所有的痛苦和挫折都将成为过去,明天将会是另一个开始。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思嘉一生坎坷,历经磨难,支撑她挺过一道道难关、克服一个个困难的就是这一信条。
四、本书充满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
我们们从郝思嘉身上获得了面对现实、克服困难的勇气。郝思嘉不畏困难、面对现实的精神和勇气也正是小说历经一个多世纪而魅力仍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面对现实、克服困难这一信条不但适用于大萧条时期,而且适用于任何年代。生活对每个时代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易的。谁要是在困难面前低头,那他就是生活的弱者;而如若他不畏困难,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困难,那他就是生活的强者。
更多精彩好文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艺书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