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书架上总散落着几本只翻过前两章的书;电脑桌面满是新建文件夹——“法语入门”、“插画练习”、“Python学习”,却始终停留在初始状态;精心买的瑜伽垫已在角落悄悄蒙尘;手机相册里躺着许多张笔记灵感,却再无下文。
我们都给自己贴过同一个标签——三分钟热度。但真正吞噬我们热情的,根本不是毅力本身,而是背后的混沌结构在悄然泄力。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别人随口抱怨的一句话,我就是当真;随口提出的一个方案,就立马风风火火的去干;经常会极具热情的开始做一件事,但因为中途的困难和没有好的反馈而半途撤退。
然后陷入被别人怀疑能力不行,自己也否定自己,然后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三分钟热度”。最后彻底歇菜。
随着人生走过的漫漫长路,尝试的事情越来越多,被消耗的热情也越来越多,像被吸干了精血的人——再也提不起对任何事情的兴趣。
直到今天,偶然看到一本书《框架的胜利》,
才猛然惊醒:问题并不在于坚持不足,而在于缺乏收容热情的框架。
我们需要学会的是使用框架深入思考。
建起“项目冰箱”——Notion知识库: 每个想法独立建档,“灵感抽屉”存放灵感碎片,“食材架”(资料库)分类模板报告,“食谱墙”(进度表)动态追踪项目阶段
制定“烹饪清单”——优先级筛选机制: 新点子须评估执行周期和关联目标,避免在兴奋中打乱主节奏
设计“最小成品装盘”——微闭环推进法: 写作计划定在每周输出500字,健身目标改为“每天10分钟核心训练”,完成即闭环,成就感驱动下一步
比如读书,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而读,所以会有停顿和茫然,不知道要去向哪里。但现在可以慢慢的调整节奏,去读一些当前需要的内容。
比如写作,从开始的不知道写什么,只一味抒发个人感悟,慢慢可以去写大众关心的问题,开始出现“你的写作能力提升了一大截”,开始出现“小爆款”。
我们常以为是毅力不足而止步不前,其实是缺乏承接热情的容器。
真正的自律不需咬牙切齿的坚持,而是让行为像流水寻路般自然汇聚。
框架并非牢笼,而是为创造力引航的河道。它让目标变得清晰,成就变得可见,让“无法坚持”的挫败转化为“持续生长”的喜悦。
当你再次对着未完成的计划自责时,请放下对“三分钟热度”的苛责——你缺的从来不是毅力,而是将星火炼成灯塔的工具与方法。
搭建一个框架,胜过榨取十倍毅力。系统本身,就是最强大的执行力。
散落的碎片无法建塔,
无形的河流终归干涸,
而那些沉默的框架
早已在黑暗中铺好了星辰的轨道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历,还在自我怀疑里挣扎,可以现在通过链接购书,用7天时间共读,和我一起建立属于自己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