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朋友圈被杨绛先生仙逝的消息刷屏了,然而,如此一位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跨越了两个世纪,终于洗净了“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了”。对于先生的离去,我表示哀悼,终于,“我们仨”团聚了。
当然,今天并不是要过多的评论先生的一生,先生如此的人生阅历,吾等无资格评论,只能仰望。
其实昨天看到更多的反而是一则网友伪造了先生的《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是的,这并非先生原话,一位从民国走来的大散文家,面对百岁,内心是如何的平和,怎会有如此的鸡汤文笔,稍加辨析则已明了,但不要紧,这并不妨碍这句话对于世人的影响,因为它的初衷并不是坏的。
关于此观点,昨日在朋友圈中已引起了一番争论。有人认为的确是应该这样,世界就是自己的,关别人毛事;也有人认为,我的世界是由千万朋友组成,与身边的一切人与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分不开的。
两种观点截然相反。第一种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于上青天。何人可以做到如此?首先,一定是个有思想的人,他会独立思考,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不会阿谀奉承,不会人云亦云。做到这些,才可以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但绝大部分人,即使想过,也不敢这样做,因为他们活在别人的眼里,太过于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第二种,是绝大部分人做到的,不论认可与否,但实际行为都跳不出这个框框,即使心里还满是情怀的赞同第一种观点,但请不要否认,你做不到。这一种也无不妥,反而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更适合国人的性格与做事方式,而且确确实实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如此,依赖他人,时刻在乎他人眼中的自己,只是从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些世俗而已,无所谓,毕竟绝大部分人都是俗人。
所以无论哪一种姿态都无妨,重要的是心中怎么想,就去怎么做,切莫内心高冷孤傲,行为却阿谀奉承,如此行为是应遭唾弃的。
自己的世界,与他人有关也好,无关也好,终究还是自己的世界。精彩也好,平淡也罢,都要用心。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本平台所发文章均为原创,本文首发于优筑文化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优筑文化公众号(uni-zone-service)
作者微博:@方文雄-优筑文化
微信号:fwx-uni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