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道德经悟读03
所以道的力量最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中道最大(宏大)、天亦大(高大),地亦大(广大),人亦大(伟大)。自然界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是因为人要顺应地的运行规则才能够生存、地要顺应宇宙运行规则才能够承载全部生命,天(即是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即道,所以道是宇宙运行的普遍(自然的,无声无息的)法则(自然之律即为道)。
感悟:老子在这里提出物极必反的辩证思想。需要指出的是,辩证法,辩证逻辑是理性逻辑的初级阶段。当然,现实社会,世俗社会只需要辩证法就够了。老子在这里使用了这个思想工具(如桥是过河的工具一样),是为了方便人们理解,但这绝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用桥过河,目的并不是想说明桥,而是为了到达河对岸。老子是想说明,“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道不弱化表现,人类就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万物,也没有办法生存,也更不可能窥见道。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我认为这是道的精髓,也是学习道、理解道、认知道的钥匙。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形而上学被批判了很久,因为我们是一个重实践、重生存的民族,这个没有错,无可非议。但是“懒蚂蚁”也是族群中发现生存机会的一员,而且在某种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一员。我们不能强求每个成员都勤奋、努力,可以允许人发呆,游离在群体边沿,甚至应该鼓励、奖励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第3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jiǎo ]。
译文:道本不可记录,如果非要记录下来,就不是道本来的样子了。道也不可以解释,如果非要解释清楚,也脱离道本来的意义了。解释不清楚(浑沌状态)的道,才是道(天地)本来的样子;解释清楚了的道,就是天地及万物现在的样子(我们眼中的天地及万物)。因此,用世俗的眼光观察道,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道的内在逻辑(没有弱化的道,无欲、无声无色的世界),这是道的精妙所在;另一个是外在形式(边界),这是道的实用价值(弱化的道,有欲、有生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