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使我对群体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在我的印象中群体总是伴随着“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以及集思广益这类词语。我的潜意识中认为群体的智慧总是大于个人,总是能做出优于个人的效果来。但是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我不能说书中的观点是百分百正确的,但是它确实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视野。
通读本书,群体的概念是首要的,书中说“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可以说处于群体中的个人都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从而被隐藏、模糊。与大众的含义几乎相同。作者在书中将群体拟人化,赋予它一般特征,情绪与道德和想象力,信仰以及意见和信念。书中对于群体的一般特征的描述十分有趣,一群聚集起来的人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的特征大不相同,在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团体后,个人的特征就几乎消失了,书中称之为“自觉人格”的消失,个人服从与集体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有意识行为通常是无意识底层的产物,而这种无意识底层包含着一代又一代的共同特征,而这种特征对于异质群体来说基本是相同的。普通的大众与科学家,知识分子等高端人才往往拥有非常类似的本能,在情感,性格,宗教信仰等方面二者相差无几,而在集体中这一特征会被放大强化,相对的,智力等异质因素会极大削弱。正如书中所说“群体共同拥有平庸的品质,正是这一事实,解释了他们为什么从来都实现不了需要很高智力的行动。”这也正是“乌合之众”的由来,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往往有悖与群体成员的认知。
“群体所青睐的那类英雄,总是有着凯撒的外表。他的徽章吸引着他们 他的权利震慑着他们,他的利剑不断像他们灌输恐惧。”群体总是被激情所引导,就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和纳粹德国,墨索里和希特勒一开始并非是天赋异禀的大人物,他们所拥有的是高超的演讲能力,煽动群体的激情 引导群体为自己所用,群体在激情的误导下成为了法西斯主义的追随者。同时从中也可以引出本书的另一观点,任何观念,只有采取非常简单的形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对群众影响最大的是断言而非论证,打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做出一个不容置疑的断言更有利于赢得群体的支持。希特勒的种族主义今天看来显然是荒谬的,但是在当时的德国,大部分德国群众显然被他的论断所感染,认为日耳曼是最优秀的种族,犹太种族是低贱的,应该被消灭的。由此可见,了解群体心理的人拥有如何大的力量,而被误导了的群体又是如何的疯狂。
此外本书对于群体想象力的描述,群体的形象化想象力非常强大,强烈的想象往往比理性更能对群体产生影响,一件大事,一次意外在他们头脑中唤起的想象几乎和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纵观人类历史,想象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征服者的权利和国家的力量都是建立在公众想象力的基础之上。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宗教,它往往会创造一种虚拟的形象,在信徒心中营造出一种形象,这种想象力之下的信仰是异常强大的。此外,现代人类社会的制度和法律也是想象力的产物,它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只是所有公民所默认的存在于头脑中的形象,但是它却比人类所有的围墙都更加坚固(一定时期内)。总结来说,掌握了影响民众想象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此外本书还有对议会,刑事陪审团,群体的分类,群体禀赋等等概念,颠覆了我对群体的认知,从群体的概念出发,对人类社会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