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理散心回来,朋友娜娜就嚷嚷着要辞职,去大理找一间面朝洱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每天呼吸着干净的空气,睡到自然醒。
醒来就找各路志同道合的朋友喝茶闲聊,或者揣本书,缩到古旧阁楼上的咖啡馆里,耳边有轻柔曼妙的音乐,窗外有阳光洒进来……在她看来,当下的生活里太多污浊喧嚣、愁云惨雾,只有一路向西去了大理,才叫真正的生活。
“你确定,你只是爱上了大理,而不是在逃避现实?”我问。奔三路上的娜娜,原本是个乐观、热情、对生活充满幻想的姑娘。
半年前,相恋多年的男友遭遇车祸离世,从此她就躲进自己的世界里,郁郁寡欢,任谁也拽不出来。家里和朋友又陆陆续续给她张罗过几个不错的小伙子,但都是勉强见上一面,就没了下文。
她拼命用忙碌到死的工作填充那些空白的情感,即使忙完了当天的任务,也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坐到很晚很晚。
有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约好去家里看她。日上三竿了,她还没有要起床的意思。屋里更是乱作一团,地板是好几个月没有清扫过的模样,打包回来的饭盒油腻腻地堆在茶几上,脏衣服不知道换下来多久了,沙发上、椅子上、床上,哪哪都是。这么乱七八糟的日子,看着叫人心疼。
想劝终究没有开口。语言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轻飘。我们不是她,即使关系再好,也很难对她的痛苦感同身受。
娜娜似乎越发习惯了逃避。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一遇到阻力,立马开始退缩。“真想抛下这一切,去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渐渐成了她的口头禅。
烦闷不顺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拿逃离当救命稻草,觉得只要远离当下的周遭,所有烦恼就会通通烟消云散。可是,哪里能真正逃离呢?世界那么大,你看看之后不还得乖乖地回来吗?
我们的朋友圈里也常常有人晒出这样的意象:开满鲜花的阳台,夕阳映照下的老街旧巷,闪着金光的雪山,浸没在澄澈透亮水中的光脚……他们配的文字,要么是“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要么就是“生活在别处”。
是的,大理、西藏、鼓浪屿,甚至罗马、爱琴海、非洲大草原,都是他们向往的远方和别处。生活,唯独不在当下,不在眼前。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真正不顾一切投奔远方的勇气。
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有一段时间,觉得压力特别大,连续半个月熬夜到凌晨,但是依然难以交出令老板满意的策划案。本来就缺觉,居然夜夜失眠。
就怕手机响,当老板失望与焦躁混杂在一起的骂声通过电波传到耳畔,真是恨不得立马找个清静的地方,远远地躲开这现实的纠葛。
于是,拿出地图开始看,是去西藏,去厦门,去海南,还是去云南?最后,我也去了大理。临走前一天,一个朋友跟我说,离开,只能给你短暂的平静,因为你永远无法真正从人海中消失。想让生活重新变回你想要的样子,逃离帮不上任何忙。
我是在苍山洱海间开始认真思考朋友那番话的。我们常常说,小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快乐。可是现在,似乎什么都有了,但却越来越不快乐。我们拼搏,我们奋斗,为自己,也为家人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没有错。只是,我们在这段路途中遗失了什么?
我是在苍山洱海间开始认真思考朋友那番话的。我们常常说,小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快乐。可是现在,似乎什么都有了,但却越来越不快乐。我们拼搏,我们奋斗,为自己,也为家人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没有错。只是,我们在这段路途中遗失了什么?
难道真有什么生活比健康、心安、能彼此陪伴,更重要的吗?我意识到,是我没有给生活留出足够的空间,我的人生里似乎忙得只剩下了工作。尤其当生活跟我们开了个玩笑的时候,我们给心穿上了铠甲,保护得严严实实,只想逃离,再不愿敞开。
生活不会永远是我们期望的样子,把当下过得好,那就不会把诗和远方救命药方,对我们来讲,什么时候不想逃离了,那眼前就是远方。只要你幸福了,在哪里都是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