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感受和认知,并将这样的认知用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和他人的相处。
高尔曼认为情商由五项要素组成: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和人际交往技能。
情商的发展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一个孩子怎样感受和管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感受及管理。而规矩和爱的理性结合可以让孩子客观的认识自己和环境,并朝着积极的人生目标不断进取。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和孩子共同成长,最后还要先于孩子成长。下面我先从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两方面来介绍一下。
一,自我意识
高尔曼认为这包含有对自身的状态、情绪和动因的感受和认识。它和自我形象、自我评估以及自信心都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认为“自己是谁”会影响到我怎么认知环境,怎样感受环境,以及产生怎样的自信。
就拿“可怕的两岁”来说,孩子一般通过两个手段来确定自己和别人的差别,首先对别人说“不”。通过否定别人,来突出自己的特别。第二,用对人和物的占有来标志自己的权力。而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首先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共情,用语言来代替孩子表达感受,进而让孩子明白我们是与他在一起的,是理解他的。
文中有关于T2的建议和幼儿园入园的办法,如下图
孩子有怎样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父母怎样看待孩子,怎样期待孩子。
规矩和爱:规矩可以让孩子懂得敬畏,约束自我意识的不客观膨胀。爱能让孩子得到安全,看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自己被尊重而懂得尊重他人。但是需要结合。只有规矩,孩子行为是得到暂时性约束,但内心会产生极度自卑。而只有爱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上帝。
在做规矩时要考虑孩子的动机,给予的惩罚和表扬都要孩子自己能够接受。有效的表扬要建立在孩子真正付出努力的基础上。
很多时候我们用情绪和标签来批评孩子,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自尊的伤害。要提高孩子的情商先要提高自己的情商。
低情商的人总希望把最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高情商的人却总能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变得最好。
二,自我调控
高尔曼的解释是人对自身负面情绪和冲动的控制及重新调整的能力,延缓判断和行动前思考的习惯。也就是用理性来管理情绪、做出判断和指导行动。
抵制诱惑是高情商的重要标志。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些自己过不去的诱惑。可操作的训练是用延缓满足来让孩子学会等待。
为了孩子的幸福,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
如果你有智慧,自己的人生挫折一样可以变为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
规矩的建立应该是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书中有两个例子值得借鉴
三,思考
由于这章内容对我的感受蛮大的。所以以上都是我列的一部分书摘。我的思考也从这两方面来说吧。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不难,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有一个判断,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群体中判定都是不同的。可是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就很难了。
在我现有的认知中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自信和自卑共存的极大的矛盾体,一方面觉得我挺棒的,另一方面又觉得我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会挺差劲的。
作者在书中说到“低情商的人总希望把最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高情商的人却总能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变得最好。”
回想我的成长历程,小时候是自信满满,任何事情都打不倒我,就因为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晰,很客观,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也可以理智的分析出来哪些是真心的,哪些是官场话。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对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后就开始无所适从。再加上下面要说的这个自我控制能力差。导致了低自尊的产生,以至于没有办法真实的看清楚自己。
自我控制
我是从一个特别乐观的人变成了一个很经不起打击的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不好,对于诱惑很难以控制和把持。比如说特别累的时候不想思考,会选择蒙蔽自己破罐子破摔。可是一旦把自己放到一定的地位就会要求和逼迫自己去做。
之前我一直耿耿于怀,最近两年我过得很辛苦,可以说是人生辛苦新高度,毕竟有一个睡渣的生活真的挺难熬的,虽然我很快乐,但是难免会有些情绪在里面。
在看到“如果你有智慧,那么现在的挫折就是你和孩子成长的机会”这一刻我释然了。我的这些努力和坚持并没有白费。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好。最近都开始不再睡渣了。而真正需要调节的其实是我自己。
有了觉察就会有改变,期待更好的自己。
参考书目:《规矩和爱》
2017和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