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品质是由心态、见地决定


这个世界有时候呈现出一大波韭菜急于被收割的样子,也呈现出少数一波人磨刀嚯嚯等着要收割的样子。有些韭菜不被收割忽然就迷茫了,所以这世上的事真的没法说。

那个会做的男人在单位里挂了满墙满墙的锦旗,但凡空着都挂着锦旗,这也算是企业文化。客户进来在暖暖的满满当当的氛围里被感染。印象分自然就好了。用的是潜意识的暗示。不过是很会做样子而已。

比如初次见面就发了个800的红包,用来赢得你的注意,做好自己的人设。然后交谈之中,一份满不在乎的大公司气度,只有你找我合作,我反你点,那算什么呢?我给你赚钱还受你制约?规则由你来定?

然后说生意做不过来,ok。我不太喜欢拖泥带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然后他说,当然好,上门的生意谁会拒绝?

会钓。

好像今天遇到的美女,她说她的人生看到的都是坏人,她女朋友说,你不要总把人想得那么坏。我想可能这样的人生会比较冰冷和荒凉。

而我,大都会劝我不要总把人想的那么好。

那么尺度在哪。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说玄了人是无善无恶的。但两种对比,肯定有好恶之分。只是定义不同。

但如果你的道德感太强你就会活得很痛苦。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就是福报大小的区别,这是命。

到底说,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和你无关。你把他当人只能说这样你就会痛苦。

太自以为是的痛苦。

因为你总以为你自己心里的标准去衡量人,标准太高了,你就痛苦。你以为标准不高,但对有些人来说那根本做不到。

我们在探索情绪与烦恼的本质时,总会从终极真理的层次去追根究底,所谓的苦之源起,或许应该说——人的痛苦主要是源自于追求生存保障、安全感与慰藉而虚构出了种种趋乐避苦的对策,继而建构了一个奠基于心智活动的虚拟世界,并因此丧失了与真实本性连结的可能性。

所谓的真实本性指的是一种宁静、清明而又全然敞开的状态,其中没有任何自保需求(包括明显与隐微的自保倾向),而且因确知自己的存在本质乃是究竟圆满的,所以无需再汲汲营营地证明自己的价值了。

人类的吊诡性就在于:既拥有一个虚拟出来的自我,同时又拥有一种圆满无缺的真实本性。

从表面的层次来看,自我是积极进取的,真实本性却显现得消极无为;但是从根本的角度来看,自我却是一个不断在顽强抵抗解脱、疗愈与究竟圆满的消极份子,在消极无为之中,但同时又存在着最积极的解脱成分。

人类总错把追求自保当成了积极的行动,所以意识活动里才不断地进行着一些期待、要求、评断、衡量及规划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底端都带着细微的焦虑、匮乏、自我怀疑与低价值感。

现代社会有很多机会,有的人抓住时机获得成功,也有人总是失之交臂,很多人把它归结为缘分。

可是人要能够看破眼前,一时一事的得失好坏放到整个人生中看,都显得渺小短暂。

很多事情,当时觉得多么重大,而隔着时间空间回头看,就知道人生充满选择和可能性,不走这条路,可以走那条路。

我们总听到有人抱怨说:“如果我当初那件事做成了,我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

其实能否抓住机会,不只是够不够聪明,走不走运的问题,关键是福报和见地,如果福报足够,这次机会失掉了,还会有别的机会。

机遇的得与失,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然而生命的品质,却是由心态、见地决定的。

如果心态和见地不改变,你抓住机会或失去机会,生活之于你都不会有大的不同。

有时候你不为别人所用安心做自己的事而不散乱,也是一种禅定的功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