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能,而是你能,你中,你可以。” 快学时代芮亚男校长这句简单却掷地有声的话,像一束光,照进了许多孩子曾迷茫的备考路。它没有复杂的道理,却精准戳中了提分的关键——先有“我能行”的信心,才有“提分稳”的底气。今天,四位从快学时代走出的中考学霸,用实实在在的分数,印证了这句话的重量。
新乡学院附属中学的崔壹森,曾在中考冲刺的岔路口犹豫:“我真的能再提分吗?” 直到这句话刻进了日常,他默念“我能”,当中考成绩出来,38分的提分幅度,成了这句话最直接的回应:原来信心撑起来的坚持,真的能换来回馈。
20中的郑瑞鑫,最懂“从谷底往上爬”的滋味。英语40分的成绩单,曾让他觉得“英语就是我的死穴”。是芮校长的话点醒了他:“不是不能,是你还没让‘能’扎根。” 40分的起点,他抱着“我能”的信念,一步步追上。最终103分的成绩、60分的飞跃,成了他给“怀疑自己”的最好答案。
泽昕的逆袭,是“你能”信念下的“全面突围”。他曾卡在英语和数学的双重瓶颈里,看着中游的分数急得慌。芮校告诉他:“把‘我能’拆进每科,用英语带动多科,英语方法学会,对其它科都有帮助。中考放榜,英语提30分、数学提40分,合计70分的跨越,证明当“能”的信念覆盖每一门,总分便会自然向上。
河师大附中的李霁航,同样在英语学科里接住了“你能”的力量。从前做完形填空总错一半,写作文总卡句式,他一度想“算了,就这样吧”。是那句“你中”(你能行)让他回了神:“为什么不试试再往前一步?” 他开始逐篇分析阅读逻辑,仿写范文句式,把每一次小进步都当成“我能”的证明。最终30分的提分,让英语从“拖分科”变成“优势科”,也让他彻底懂了:信念对了,提分就顺了。
这四个名字,四段提分故事,背后都藏着同一份密码——快学时代用“你能”的信念,帮孩子们卸下了“我不行”的包袱,再配上扎实的方法,分数的逆袭便水到渠成。38分、60分、70分、30分,这些数字不只是分数的增长,更是信心浇灌出的成长果实。
就像芮亚男校长说的,备考路上从没有“天生不行”,只有“没敢相信自己能”。而快学时代做的,就是帮孩子们把“你能”刻进心里,再陪着他们一步步把“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分数。
下一个带着信心逆袭的,会不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