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损耗,就是养生的基础

作者;中里巴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耗费大量的气血,所以,《黄帝内经》上说只有“精神内守”,才能做到“病安从来”。

这“精神内守”并不是随便一说,而是需要时时刻刻加以警醒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如果真的这样去做,那每天得耗掉多少宝贵的气血!

所以,这句话一直是个劝勉。

一个人如果活着就是为了活着,那就最好去找乐,但是如果知道每天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就一定要舍掉多余的事情。

什么是多余的事情呢?凡是与自己成长无关的事情,比如各种信息、各种猜忌、各种测试、各种新闻、各种八卦、各种事件、各种热闹……

其实,我们只要记住孔子的告诫就足够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闲杂的声音只会让人心思迷乱。除了分贝高的噪音,害人更厉害的就是恶毒的话语。但是只要我们学会不听,它就伤害不了我们。

“非礼勿言”,不好的话、没用的话、大话、谎言、讨好的话、假话、闲话,这些不但对别人没有好处,还会给自己招来无谓的祸端。

“非礼勿视”,可以保养我们的眼睛。电视、电脑、报纸、杂志以及一切热闹场所,都可能是大伤气血的毒箭,我们要学会甄别。

所以,懂得了孔子的处世真言,也就学会了保养气血的法宝。

其实,这也是禅宗的“六尘不染”所要告诉我们的。何谓“六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人只要保证五官和一颗凡心不被污染,也就学会了养生。

也许有人会问:“隔绝这些与己无关的东西,我们会有所损失吗?我们会不会因此失去许多重要的信息呢?”


不会的。因为,重要的信息都是内心吸引我们去寻找的,可以因愿望而自然获得。

另外,我们不是闲着没事儿干,非得找些消磨时光的途径,我们有很多正事要做:

你的身体强壮了吗?你的疾病消除了吗?

你的恐惧还作怪吗?你的忧虑还纠缠吗?

你的生活实现自由了吗?如果这其中还有哪一项未能如愿,那你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心其他问题。

别的问题只跟别人有关,或者说,只与消耗你的气血有关。可它与你有什么关系,惹得你如此不满,甚至表现得像个愤青?你的时间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溜走了,你的生命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缩短了。

更糟糕的是,这种耗费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每天如此、每时如此,甚至每刻如此,而你还习以为常,惯性到老。

想养生,得先有时间、精力和气血。您攒这些是定时的,只能靠吃饭、睡觉,但您耗它却是时时刻刻的。你攒它是一点一滴,你耗它却是挥金如土;你攒它是逆水行舟,你耗它却是随波逐流。

所以与己无关的事情,你就抛弃它,远离它,别与它纠缠,也别评论它的好坏,一切随它去吧!

我们节省精力,不是去当什么苦行僧,更不是想做什么禁欲狂。我们只是舍小利而获大利,舍小乐而取大乐,舍短暂而得长久,舍聪明而得智慧,捐小流而成大浪,集微风而成狂飙。人无大志,枉过一生。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生活就是选择,生活就是取舍,拿你该拿的东西,正确选择你的工具和帮手,不要取回来一个笼子,把你自己扣在里面。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有使命,但大家都不要忽略了一个共同的责任,也是天生的使命,就是做你自己,活出你的荣耀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