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陷入改变自己的谎言里!

你执着于改变自己,

就会紧盯着需要改变的点。

改变不可能立竿见影,

你就会在改变反弹中自我撕扯,

在撕扯中自我评判,

在评判中自我抗拒,

在抗拒中妥协投降。

这就相当于,

你想打磨出一块玉,

却一直把目光盯在顽石上。

回头看过去的自己,

才意识到,

我所执着的改变自己,

是个天大的谎言。

纠结着改变过去的自己,

不如专注当下我该怎么做,

才能成为让自己满意的自己。


回望过去,

常常陷入改变自己的误区之中。

因为总想着改变自己,

所以揪着过去的自己不放,

常常与过去的自己为敌,

在无数次与过去对峙的过程中,

我与过去的自己天天拉锯。

正因为如此,

我时常活在过去,

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是一个能够及时修正自己的人。

当我一次次对过去的自己进行审视时,

实际上我活在过去的愧疚之中。

这种愧疚感让我对当下的自己不满。

过去的自己已经过去了,

怎么可能改变呢?

即便转身的这一刻,

回头找过去的自己,

那也已经不存在了。

怎么可能改变呢?

这无不证明,

改变自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过去无法改变,

此刻正在发生,

未来还没有来,

那么改变自己,

从何谈起呢?


如果每天都是崭新的自己,

那就不需要抓住过去的自己不放。

假如昨天你犯了错误,

那只能证明,

你没有活出自己满意的样子。

也就是说,

当你盯着过去的自己不放,

你就失去了当下塑造自己的契机。

以前总是认为,

我需要改变自己懒惰的习惯,

改变自己玩手机的习惯,

改变自己晚睡的习惯,

改变令自己不满意的行为。

但是我发现,

因为有了改变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总是对过去的自己念念不忘,总是觉得那些老习惯、旧的观念,

需要重新纠正过来。

甚至用矫枉过正的想法,

去纠正过去的行为。


现在,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

当我不断地去强化“改变自己”这个信念时,

我也不断地和旧的自己纠缠不休,

不断地评判过去的自己,

不断地抗拒当下这一刻的自己,

总觉得这一刻的自己不能再像以往一样。

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专注点错了。

忽然意识到,

改变自己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过去的自己无法改变,

当下的自己正在生成,

而未来的自己呢,

还没有到来。

我只需要在当下这一刻,

活成我心目中希望的样子就行了。

早晨醒来的那一刻,

不必纠结过去我是怎么做的,

也不必去改正昨天的行为,

只需要此时此刻,

知道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是早起、锻炼、写作、阅读。

那么,

我只需要盯着此时此刻,

去做我想成为的人就行了。


重塑认知并不是把过去的认知抛弃、屏蔽、扔掉,

而是在旧的认知大厦上,

重建新的认知楼层,

拓展旧的认知边界,

拥有更开放的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一个成年人,

在过去几十年,

被环境或人为地塑造成了一种惯性的生存或者思维方式。

你要做的不是去改变它,

而是找到你想成为的人,

你想成为的样子,

盯着你想要的去行动。

当你摆脱了“改变原来的自己”,

形成“我要成为新的自己”的思维方式时,

你的专注点就会放在“下一刻我要做什么”的事情上。

你就会有更深刻的觉知,

就能有更清醒地选择,

让自己活在自己需要的状态里。

一天24小时,

我们处于不同的状态,

是物质的、身体的我,

还是精神的我,

亦或是灵性的我?

我们处于哪种状态的时间比较长,

肌肉记忆就会成为那一个“我”的样子。

尼采说:

“直到今天,

人还是分为两类:奴隶和自由人。

无论政治家、商人、官员还是学者,凡只把一天中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自己的人,都是奴隶。”

如此说,有多少人是自由人!

谁能把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留给自己,

谁才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


“自己”该如何选择呢?

是放在物质自我的层面,

满足吃喝玩乐等本能需求?

还是放在精神或灵性自我的层面?

一个觉知力很强的人,

能够清醒地意识到,

自己一天中,

有哪些时间处于自我掌控状态。

当一个人能脱离物质的“我”,

时时处于灵性的“我”时,

就能活出神圣的自由状态。

尼采说:

“一个人在孤独中,

可以把自己吃得一干二净,

但在人群中,

他会被众人吃得一干二净。”

独处时,

活在自己的觉知里,

灵魂自由,

那个物我就被灵魂吃掉了。

一旦融入群体,

就容易被众人的思想带着跑,

偏离自己的灵魂。

所以,

要慎重对待每时每刻,

尽量保持清醒,

知道自己是谁、

要成为谁、

再选择活在什么状态里。


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

只需要在不停地选择中做新的自己。

过去的自己在过去的那一刻已经消失,

下一刻的自己是新我的选择。

只要想改变自己,

就会和过去的自己不断纠结、对抗。

现在我明白,

改变自己本身就是个谎言,

此时此刻的我是因缘和合下最完美理想的状态。

如果不喜欢当下的自己,

非要改变,

形成不接纳的思想,

就会让自己痛苦。

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不要盯着“改变自己”这四个字。

尼采说:

“性格更多的是由于缺乏某些经历,

而不是已有的经历所决定的”。

这就是面向未来。

人格的完善需要未发生的经历。

所以,

不要和过去的自己纠缠,

要盯着下一刻想成为的样子,

用行动去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盯着未来比盯着过去更重要,

盯着未来的可塑性比盯着过去的固有性更有效。

在人生的道路上,

我们不必执着于改变自己,

而是要带着觉知生活,

清醒地选择自己的状态,

着眼未来,

不断成为新的自己。

改变自己只是个谎言,

成为新的自己,

才是我们应有的追求。

2025-04-02 周三 16:27: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