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管不了的背后,是因为你不会这样做!

01

就在刚才,6岁女儿掐我脖子

孩子没上学之前都很乖很萌,上学之后她爸爸不上班,在家全职带她,我负责一家老小的生活,她就开始变了。

刚才她爸爸头疼,我看她写作业,她有道题不会想上网照抄,我把手机没收了,她过来抢,还掐着我的脖子发脾气,我讲道理没用,发火打她屁股了,她跟我对打。

她爸爸听到声音出来,就怪我:“弄得孩子哭成这样,你有没有当妈的样啊!”

现在俩人有说有笑地继续写作业。

早上也是,6点半爬起来给她做早饭,吃饭的时候我说牙疼,她说:“我希望妈妈永远牙疼,而且把牙齿都拔掉。”

几乎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说:“这孩子怎么总对妈妈嚷嚷,一点不尊重妈妈。”

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气急的时候想放弃,就当我没生过她。

可是想想昨天晚上她惹我生气,又过来搂着我的脖子哄,觉得放弃她太残忍。

我真的很想好好管教她。

02

自我敏感期

简单来说,这样的孩子处于特定的敏感期时,会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不顺心就容易崩溃,根本控制不了自己。

对3-6岁的孩子而言,他们不会去权衡“我打人对我有多大坏处”,所以会不计后果,只要生气就动手。

如果选择纵容,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肆无忌惮。

3-6岁的孩子,表达能力也是受限制的,他们可能没办法清楚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就会用肢体去表达,解决不了就发脾气,所以才打人。

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

同样,来我们这里的家长也有说到这个情况,闺女爱爸爸也怕爸爸,但是没那么爱我也不怕我。

在平时,孩子爸爸对孩子有时很严厉,会因为闺女不尊重他,把棍子打断,有时又很溺爱,可乐巧克力咖啡,我不许吃,他买许多回来喂。

那么,爸爸的行为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没有做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教育。

03

不做与能做

孩子小时候具有攻击性,打人行为出现得很频繁,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打自己的时候,处理方式无外乎三种:

觉得这孩子真大胆,给予给与赞赏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

觉得这是小事,不值得大呼小叫,然后置之不理;

觉得孩子不能惯,所以要打回去,让孩子知道打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家长要避免2件事

孩子打人后,这两个反应一定要避免。

◆嘴上不说“不要打人”,却对孩子笑脸相迎

千万不要孩子打我们的时候,嘴上说“宝宝,你不能打人”,但表情上却是高兴的、很享受这样的互动。

孩子很可能以为打人很好玩,甚至是正确的。

◆羞辱或严厉惩罚

当着别人说,“你这个坏孩子,妈妈不喜欢你了”,或者也去打他。

这样无疑会增加孩子恐惧或焦虑,你打他也是一种不好的示范,“以暴制暴”是绝对不推荐的!

家长要做的3件事

◆ 不回应才是最好的回应

有的孩子爱“打人”完全是因为觉得爸爸妈妈的反应很好玩,你可以理解他在逗你。

不管你是笑脸还是训斥他,都是有反应的,他就会觉得你的反应特别有意思。

这个时候父母最好的回应就是不回应,让他知道即使“打人”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 正向引导远比批评有用

可以在他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例如当他打到桌子上时,知道痛,他就不打桌子了。

平时鼓励孩子运动,在家里跑累了就没精力再打来打去了。

◆ 大方表达“我爱你”

当他没有搭好积木想摔东西时,要及时鼓励他教他怎么可以做得更好;当他学会正确表达对朋友的好感时,夸他“你做得真棒……”

育儿先育己,要想让孩子多用非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别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动不动就上手暴打孩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