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忽然记起从前生病喝中药的情景。印象中热腾腾的汁液呈现黑棕色,忍住一口气灌下去仍然对那味道后怕的样子,就提笔写下这篇随笔。
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此处的中药说的是平和的药物,就是我们日常养生之物。神农尝百草时也许已经料到生长在自然中集其灵气的植物对天下苍生有益,不辞辛劳四处寻来,慢慢生成了后世百岁贤者的白髯。而唐慎微孙思邈李时珍们亦躬亲而为,民间偏方从他们笔下变得系统变得科学进而传播到各地。在日头下采集,细细端详后收入药箱,回到庐舍掌灯,跳动的烛火里一笔一划记录草药的性质,丝毫不敢怠慢。他们是百科式的医者,完成生命的交接,在白昼与长夜里为整个民族延年益寿。
中药房是个奇妙的地方。生意再忙里面也不会显得喧哗,人人安心排队。抓药的人动作迅速而精准,在身前字迹龙飞凤舞的药方和身后庞大的药柜中穿梭自如,他们记得这味药在哪一行哪一列,看似轻易地抓起一把甩进秤中却分量刚好,几个转身间药已经抓好,一张牛皮纸在双手中被四下一折,方才散落在各个药柜里的药已经装进纸袋交到手中。领了药看周围的人,他们没有不耐烦,药房的空气弥漫着静谧。我们国人向来是害怕等待的,急躁似乎随时可以迸发,为何在药房里等待许久也不见厌,我想是中药的气味所致。未进药房,远远地隔着几米就已嗅到它的芬芳。这是无孔不入的芬芳。甘甜而清冽,若有若无地渗透在鼻息中,让人只觉神清气爽。甘草甜而不腻的氛围包裹每个购药的人,我往往是入了药房就放慢了脚步,贪婪一般想多在此处置身。木制的柜子,金属的搭环隐隐闪着冷光,青花瓷器的罐,这就是中式的药房,只有这样的装饰才和中药相配。其余的人也是如此吧,他们在这古朴清香的地方也放慢了脚步,悠悠然做了回闲适的古人。
和中药最亲密的接触是药过咽喉。早在煎药时就对这副药产生恐惧心理,缭绕的烟气像魔爪拉住人不放,瓦罐里的清水渐渐变黑变浓,药在一个个气泡中沸腾翻滚,不甘示弱地向人挑战。看着碗里黑糊糊的药汁,我只能假为吹气等待它变凉,实则面对挑战步步后退想要再缓一缓喝药的时间。终究是要喝的,我十分滑稽地像壮士断腕一样深呼吸,眼睛紧盯着药汁一口气喝下。在人和药的斗争中,中药的苦被味蕾和咽喉深深领教,五脏六腑都和这碗药一起翻江倒海起来。却在这时有丝丝清甜漫过,是苦过后特有的甜。中药给予人特别的回馈,在医治疾病的同时赠给你最奇特的礼物,那是回味时的甜,一如中药房的气息甘甜而清冽。我不禁哈了口气,丝丝入扣,中药奇特的香气与甜蜜。
西药治病的快速使它渐渐占领了大半江山,中药因它的苦涩和温吞在现代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似从前。中医讲求的望闻问切,小心仔细,每个步骤都像艺术化了一般,上演的是生命的剧目。中医治本,用缓慢的调理达到身心的平衡健康。良药苦口,一帖帖一副副苦药清凉润心。喝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在喝下千年对生命感悟的沉淀。
我依旧害怕喝苦味中药,但同时我依旧喜欢药房的清气和喝完药后回味的甘甜。中药便是温和的调理同时得痊愈,只此最入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