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妈妈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出门,孩子天天宅在家里看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哭闹,让他看吧,又担心会影响他的视力。真不知道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乖,愿意天天在家看书、写字、画画。
我问他妈妈,平常宅在家里,大人都是怎么打发时间的?她说,大人除了做饭吃饭睡觉,就是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也没什么事要做的。于是,我提醒她:“这不是找到了侄子爱看电视的原因了吗?”她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想必是明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的行为、爱好、为人处事甚至穿着打扮,神态等等,都与父母很相似。很多人说是遗传,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受到父母日常行为举止的影响。
父母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言行粗鲁,孩子彬彬有礼的可能性大吗?父母天天手机不离手,却要求孩子看书写作业,他乐意吗?所以父母如果觉得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不要急着责怪孩子,试着从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起,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起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
原来,肖洛恩幼年失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一个心肠毒、脾气坏的继母。继母经常用恶毒的语言谩骂他。肖洛恩从不顶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继母嘴巴里“吐”出来的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后来,他成了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词语,都是从继母那里“借”来的。
事实证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该是那样的人。

父母希望孩子有变化,那么,自己就要做出改变。首先学会去尊重你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其次,父母要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也要学会适当的表扬孩子。最后父母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优点赞美,要比批评孩子的效果好很多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