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号《秀场直播产品“YY Live”和“六间房”分析报告》
总体来看,文章偏于利用宏观层面解析秀场直播,偏于从产品角度分析“YY Live”和“六间房”。
1、研究目的过于宏大。文中写到“旨在了解目前秀场直播的发展模式,探索未来发展走向”,个人觉得立意点尽可能小点,这样视角会聚焦,内容会更实际。发展模式和发展走向,不是4000多字的文章可以写透彻的;
2、文中“市场状况”和“产业链分析”,这两块可以合一,建议压缩这部分,无论是产品角度,还是运营角度,市场或产业这部分,都是旨在证明研究的价值和前景。文章中陈述过多,会给人堆砌的可能;
3、产品分析和运营分析部分,不够聚焦和细致,较于表面的分析,缺乏图表和数据来支撑和证明。建议选取一个运营角度即可,细致的分析到里子里面。
47号 《移动电台产品分析喜马拉雅FM蜻蜓FM企鹅FM》
总体看来,文章偏于揭示产品现象,偏于产品角度剖析。
1、用户分析部分。数据来源不明,建议选取权威数据或声明数据来源方式,增强信服力;
2、文章涉及到ASO和新媒体运营一部分,倘若能够细化到三款产品各自的运营特色,挖掘出如何做到三者之间的差异,应该能够很好的诠释三款产品之间的运营分析。
3、三款产品,仍可以从评论质量、内容运营、主播运营等维度进行自主数据分析,挖掘各自的内容特点及三者各自的强项。
51号 《互联网共享出行2.0》
总体来看,文章从宏观市场,到微观公众号运营,宏观分析揭示现象,公众号分析阐释部分原因,层次较分明。
1、市场宏观分析占据文章绝大部分内容,个人觉得有点过多了,如果能够在3张PPT内解决最好;
2、产品之间的用户分析、运营分析,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深入,能够在揭示问题后,挖掘之间的运营差异,从现象层面发现内在原因;
3、第一次见到提出自己的运营见解和分析,期待能从观点变为详细的落地计划。
53号 《K12 O2O领域》
总体而言,文章不太像竞品分析报告,无论是产品角度还是运营角度,更像是三个产品的信息成列。
1、文章存在堆砌的嫌疑,大量篇幅属于摘录或引用,没有数据或图表支撑论点;
2、运营角度,也属于现象层面的说明,没有对现象进行个人分析或解释。
3、可以选取一个运营推广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深入到运营推广方式的每一个环节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