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面对选择,大多都是“随波逐流”和“习惯性的自动驾驶”。
周末要不要学习?这周学习的太累了就多睡一会儿吧。
这两天要不要思考一下未来要做什么?到时候再说吧,大家去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去呗。
可能一个月,甚至一整年,我们做出深思熟虑,有着长远打算的决定都数不出来!
也许你觉得,平时的一些决定似乎起不了什么影响,也很难影响我们的一生,但当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就能给你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似乎我们并不能每次都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那怎么样提高自己决策能力呢?
1.面临选择时,拓宽选择空间。
2.分析选项时,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3.做出决策时,留出一段距离思考。
4.做好决定后,做好出错的准备。
一、面临选择时,拓宽选择空间
先说个一很有意思,真实的事情,北大前前后后20年,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其中一位,上演了现实版的“扫地僧”传奇,张俊成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被大家赞誉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也许你会说是环境使然,其他大学就没这样的人物出现。但其实是他的选择使然,做保安也要去北大做保安。有多少人,能在自己有限的选择下,做出最好的决策呢?
人们倾向于将选择,在限制极小的范围中,以非对即错的思维做出选择。
例如:“虽然和男友的关系不错,但是总是和男友的妈妈闹矛盾,是否应该结束这段爱情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怎么能受这种委屈呢!赶紧走,要么让他妈好好改改”,很少有人会想到:“自己怎样才可以,去改善未来婆媳的关系”。
就像,当你不爱他的时候,你依然可以选择爱他。有了这种念头的产生,你做出来的任何事情都会是爱他的选择,这就是《念动法则》。
因此,面临选择时,拓宽选择空间。在没得选的时候,其实你还有得选,当你有3或4个决定做选择时,最终的效果会更好很多。
但是,为了做出更好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中,你必须要去找到那个已帮你解决了问题的人。我们做过的很多事情,前人已经帮我们总结好,我们只要去寻找它,学习它,应用它,改进它。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可惜的是,我们的忘性总是那么的大,总会忽略这点,别人跳过的坑,非要自己跳一遍。跳完之后,好了伤疤忘了疼。
把“灯光”调向更广阔的方向,照亮更多非黑即白的地方。
二、分析选项时,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现在,我们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变得透明化,去中心化。当我们想要去一家新的餐厅吃饭的时候,判断是否好吃,再也不会只看商家做的“糖衣炮弹”广告。
会情不自禁的从外部的视角,上大众点评,看顾客好评是几颗星,星级低的几乎看都不看。
会从情不自禁的从内部的视角,在大众点评里,看大家具体的评分内容,可以看到偏辣,或份量较少,或排队人数太多等。
别人已经尝试过的反馈,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
那若是自己找不到别人已经尝试的反馈,又或是自己面对的复杂问题,没人尝试过,怎么办呢?那就是:自己去尝试!
小范围尝试是非常好的检测方式,因为即使是专家的预测准确率也可能不高。
在正式开始行动之前,先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小范围试错,也就是常说的小范围迭代,当初步的尝试产生良好的结果,再投入更多的资源,若得到的反馈出乎我们的意料,就及时进行止损,避免盲目的乐观和盲目的悲观带来的巨大损失。
例如:还在上大学的你,不确定自己否合适什么样的公司,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自己心仪的岗位,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实习3个月!现实会告诉你答案的。
很多毕业几年,不断在不同岗位反复跳槽的,也许就是因为在大学没有好好实习的缘故。
三、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做出选择时,短期的情绪会常常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例如,一受气,就想不干了,跳槽换份工作。但更为明智的决策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去有更好发展趋势的地方而跳槽。跳槽不是因为受气了,也不应该是为了涨工资而被短视。
克服短期情绪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10-10-10法则。
若你看到一个你喜欢的女生,你向她表白,从表达的那一刻算起的10分钟后,对这一决定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可能脸红,被拒绝。
那再过10个月后呢?可能还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和谈资。
若再过10年后呢?云淡风轻,可能会成为你吹牛的谈资,我当年的漂亮老婆就是这么追来的。
当你的好朋友受制于激动地情绪无法自拔,陷入牛角尖的时候,同样可以按照这种,从长期的价值、目标和志向的思路进行劝导。
例如:“你现在纠结的不应该是,刚才被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通而产生反抗的情绪,你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怎么做好你热爱的事情,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这个岗位没你不行,他敢骂你?”
一个令人苦恼的决定,往往是做了远离你的核心价值观的事情。
因此,遇到困境时,想想你最重要的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更容易一些。
四、做好决定后,做好出错的准备
你知道真正的自信是怎么来的么?不是对未来有着不切实际的乐观,也不是过去取得优异的成绩让你信心爆棚。而是充足的计划,能让你充满自信,沉着冷静。即便是失败了,也能够坦然的面对。
首先,真实的预览工作
预先想象这个决定的缺点:
出现各种状况时,应该怎么说和做,也就是做好Plan B,打好预防针,做好心理准备,提前进行应对措施的演练。
事前考虑到坏的结果:
想象一个最糟糕的结局是什么,对这个最坏的问题,我们能做什么来应对不可知的未来?要知道,电梯钢缆的强度其实是正常所需强度的10倍还多!
其次,给自己设置一个绊网。
提醒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进入舒适区,开启“自动驾驶”状态。
例如:我们习惯性的一直用自己习惯的手写字,一般情况下,除了这只手不能写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会让我们重新考虑这个做法。但问题出现了,这时候已经晚了,你的另外一只手,没办法立马学会写字。
受困于“自动驾驶状态”中的我们可以考虑最后期限和隔断。
隔断:
由于自己的资金有限,想要学习写作,没积累到多少粉丝数,不会投入超过3000元的预算在这个上面。
最后期限:
如果每天写作,一个月后,自然积累的打赏没有达到多少,就安心的工作,不幻想靠写作生活。
我们容易不断增加对糟糕决定的投入,股票被套牢了,就套牢的越来越深。绊网能帮助我们阻止这种做法。为冒险的行为提供一个安全的范围。因为,它规定死了冒险决策的上限。
当它出现时,就需要提醒自己,是否应该重新考虑或做一个新的决定,至少能确保我们意识到该在什么时候做出改变的预警,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抹黑越走越远。
最后,
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凭借拍脑袋的第六感。只有借用巨人的经验,科学的流程,才能做出更好的的选择。
当你没有别无他选的时候,努力会是你唯一的选择!
当你有很多选择的时候,选择会比努力更重要!
将以上一整套的做法,做成流程图,自己就会养成不断提升决策力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