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大概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种,“自称有钱,见过世面的人。”现实社会,有钱≠见过世面。
所谓从本质上来说,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一定是那种随和,大度,不嘲笑,不攀比的人。这种人很难得。
而现在社会,有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自带优越感,称自己见过世面,对不如她的孩子说话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样子。打着自己见过世面的口号,到处贬低别人,嘲笑他人。
刘墉说过一句话:“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然而这批孩子进入社会后,既要美国式的公司福利,又要中国式的铁饭碗,却没有美国员工的自律和中国传统的忠诚。从小讨价还价,长大后失去原则,该讲情的时候讲理,该讲理的时候说情。”
孩子随着优越感的增加,导致现在根本不了解,为人处世还有谦虚这一说。这很常见,但也有为数不多的人,保持善良的初心。为人谦和低调,从不嘲笑别人。
1.靠嘲笑贬低别人,那不叫见过世面
❤️读初中时候有个姑娘是东北的,家里条件很好,从她的打扮就可以看出优渥的家庭条件,让她从小就由内而外透漏出自信。
当我们熟悉之后,却发现情况没有我们想象的好,姑娘没有爸爸,她妈靠结婚来维持生计,听她的意思是打小就叫过很多人爸爸,她妈结果很多次婚。
而她的心里扭曲也就从这里开始,她妈妈从小教育她,不要和没钱人相处,你看我就不和没见过世面的人相处,我要是现在和这些人相处,就没了现在这么好的环境。
他们没见过世面的人,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初三学期过了半年,她去了趟香港,带回很多我们没见过的零食,有一个果冻,撕开的时候让我们宿舍所有人都舔一口,年龄虽小,但这种做法,很令人生气,我们都是人,只是没有你一样好的家境,并不代表以后吃不起,没必要这么对待我们。
嘲笑别人这种事情,对于一个打着见过世面的人来说,好讽刺,见过世面就是让你不尊重人?让你把别人的痛苦建立在你的快乐上?
有个舍友家境很贫困,没有吃过袋装鸡腿,有一次我们开玩笑说,等你以后挣钱了就买好多,本就是互相直接调侃的一句话,没想到这个梗被“见过世面”的舍友听到,一阵狂笑。
这么大了你还没有吃过鸡腿,你家是种地的吧!你也太可怜了吧,那你爸是不是准备把你一毕业就嫁出去了?
那时候除了她在外省,其他舍友家里都是种地的,没想法有一天种地也会被这么嘲笑。
别人没用过,没吃过啥,一到她嘴里就变味了,借着自己有钱,见过世面,啥都见过就伤害别人,连带人家父母也讽刺。
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永远不会嘲笑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
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人,那她大概是“装出来的”,根本没有见过世面,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成熟。
2.一切的见过世面,实则都是所在环境造就的
现在上大学了,遇到了一个家境不错的舍友,舍友的爸爸是温州做生意的,在现在这个城市也是建筑公司的老板,听到温州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激动了一下,没错我当时听到也在怀疑她是不是和我初中舍友一样。
可没想,她也太太太接地气了,生活费和我们差不多,买各种小东西也依然和我们一样用拼多多,看到她这么随和,我内心放松了很多。
这才是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不是因为她接地气,而是因为性格,环境就可以和我们深入的连接在一起。
有人说我上面那个例子主人公太小,这样很正常,你要这么想真错了。
身边不妨有哪些家境特丰厚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尊重人,为人处世礼貌。
有的人大学也没有学会,现在的大学生也有很多炫富,贬低那些没见过世面,买不起名牌的人。
可就是这些人的存在,才更能凸显那些有钱还接地气的人。
你能做的就是,不要嘲笑那个身边没有喝过星巴克,没有吃过海底捞的人,他们或许家境不允许,或许他们或者就已经压力很大了,怒要用你的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并没有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出入在各种奢侈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