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门不是一把钥匙能开的

俗语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如今看来,此观点有些片面了,书上固然能看到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事物,然而只有真正将现实与书本知识寻找到对应,才能融会贯通,寻得真理。

高中生活的两年,我反反复复地与自己辩论,究竟如何权衡独立思考与找人交流?

测IQ、比IQ,我们总是仰慕那些能够提出新奇解决办法的人,总是羡慕那些平时不怎么努力但成绩拔尖的人,总是寻觅高手们的经验,称他们为“聪明”“机智”,称自己和其他做不成事的人“傻”“笨”“愚蠢”。为了提升自己的IQ,我们是否要停止学习,多去思考?是否要上各种智力课程,买各种智力书?明明做不到,我们总想锻炼自己,试图独立完成,想给自己贴上“聪明”的标签。


如果遇事就向别人求助,是不是在说明自己的愚笨?是不是大脑偷懒了,缺少了思考?是不是一辈子都要求别人,自己啥事都办不成?

自己思考,耗时严重甚至一事无成,但似乎能锻炼大脑;找人帮忙,更加轻松但背着懒得思考的包袱,同时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这二者的矛盾严重阻碍了我的选择,影响了我学习的方向,恰好高中学习时间的紧张和竞争的激烈更是加重了其带来的烦恼与苦闷。我因此查阅各种书籍资料,企图找到答案。


直到近日我和朋友们一起玩了密室逃脱,我才发现,在我们解决同一个问题时,一个人得到的推论其他人完全没有想到,其他人的推论他也没有想到,即便他被老师和同学公认聪明。但当这些不同的推论在交流中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的推理链条时,谜底就解开了。缺少任何一个推论都将影响结论的推导。

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分工合作有助于完成目标,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组分本身无法完成的事情,因此团队协作的意识是要有的;但是,我们也应当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素养,能够独立思考,拥有主见。这样一来,我们既能在集体中提升合作效果,也能理智清醒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关于如何生活、如何选择的哲理性问题。


    大家是怎么权衡个人思考和共同讨论的关系的呢,希望能够一起交流。真理一定是越辩越明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