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点开了个包含赵雷的连接,于是百度首页下面推荐的文章中,出现了好几篇赵雷,《赵雷的成都火了,这些唱XX的歌你听过么?》、《赵雷的成都我们也有,来看看小编的新作XX》……打眼一看,就知道蹭热点,无所谓,赵雷最近就是很火,关键是,听了这么久,我始终认为,成都并不是赵雷的典型作品。
先说说我是怎么开始听赵雷。从老狼开始,我就对民谣有着特殊的爱,于是很自然的听到了《南方姑娘》,也很自然的爱上了这首歌。然后是中国好歌曲,虽然同样喜欢中国摇滚,但是我还是对那一届好歌曲的两首民谣——《画》和《再见了,喵小姐》有着特殊的关注。然后,突然间我发现《画》和《南方姑娘》的两个赵雷是一个赵雷,听了这么久的《南方姑娘》,终于见到活赵雷了。
开始听赵雷其他的歌之后,我同样爱上了《成都》、《少年锦时》、《三十岁的女人》,但在我眼里这不是真正的赵雷,或者说这不是典型的赵雷,在我眼里,赵雷是《小屋》,是《北京的冬天》,是《理想》……当许巍逐渐爱上多元化的音乐,我相信赵雷在很多人心中和我一样,和许巍占据了同样的位置。
我和赵雷同样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我相信,不仅我一个人曾经以为赵雷是个北漂,是个成都人。写在北京的艰辛,写对成功的眷恋,让我这个北京远郊区县的“北漂”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当我以每月1900元的价格足下不足20平米的小开间时,我会唱“我的小屋,不贵的房租……只有你小屋,我觉得舒服,只要你小屋,装满了宽恕”,当我从央企体制内辞职,选择我现在的职业,面对重重阻力,我会唱“只有理想在支撑着那些麻木的血肉……理想永远都年轻,你让我倔强的反抗着命运……”这,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赵雷。
赵雷的创作真的很宽,有《理想》的拧巴,有《南方姑娘》的柔软,有《吉姆餐厅》的温暖,我甚至会觉得《我们的时光》有点像郑智化的《水手》,而《80年代的歌》我第一次听以为是好妹妹的。不同于很多民谣歌手,赵雷有着优秀的创作才能,这里我所说的优秀,不是在说别人的创作不好,而是说赵雷的创作不需要太多的愤怒或是自怨自艾的情绪。
这对于商业的歌曲创作者再容易不过,他们可以根据别人的故事写出很感人的歌,但对于民谣歌手,这往往是最难的,民谣歌手需要自己陷入其中,越是不能自拔,越能感人至深。
最典型的是宋冬野,他是最为极端的“史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的代表,生活的不如意催生了他的灵感,后来突然间火了,日子过得滋润,却难再写出《安河桥北》那样的一些歌,也正是如此,个人认为《安河桥北》里面的歌曲连贯性极好,一气呵成,仿佛一整副连轴画,融汇在一段完成的生活和情绪中。赵雷则不以样,如同他淡然的气质,不是一个钻到牛角尖的人,所以正可以关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都是自己的生活,所以赵雷在真情实感的同时,却可以丰富多彩。也正是这样,我特别高兴赵雷能火起来,因为他不会因为生活的舒适而影响了音乐的水平,而这样努力的人,总该有点回报。
在我看来,在赵雷的心里,最最能唱出内心的,也是那首《理想》,我是歌手的赛制规定每个人能够唱两首自己的歌,赵雷连着选了两首,这不难理解,加入这样一个格格不入的综艺,大概在最开始就一定确定赵雷只是来露个脸,所以唱完自己的歌就可以走了。在这样的前提下,《成都》担负起了挑战的任务,而《理想》才是他更加希望被听到的歌声。
至少在我的心里,《成都》和《南方姑娘》都不是典型的赵雷,我心目中的赵雷,是可以激励一代人的那个努力着的“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