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随着一场秋雨落下,刚好,今天教的就是《秋天的雨》。
让秋意真实融入课堂
来到教室,没听到孩子们晨读,而是远远就望见三五个围着,在欣赏小伙伴带来的“秋色”、“秋味”。瞧见我来了,立即散了围向我。娃娃们脸上洋溢着骄傲和喜悦,纷纷向我分享他们带来的“秋日来信”。
悦悦递来一封她亲手做的“秋日来信”,浪漫的秋日氛围感在这一封特别的信里漾开,诗意盎然。一位孩子好奇信里的果子,悦悦解释那是银杏果,可以吃。紫妍和黄幕辰呈上两个大地色的秋月梨,映衬她俩的笑脸格外甜。艺馨在我面前转动她捡来的不知名的黄色树叶,奇恩带来一小篮板栗和苹果,宁佳瑞装来一筐“秋天”:既有秋果:绿色的猕猴桃、橙红的柿子,也有秋色:或棕或黄的樱花树叶……还有带蔬菜的,辰予说:“哈哈,我带的和同学们都不一样,是秋葵和秋茄!”橘子,柚子,石榴,银杏叶,枫叶,栾树果……秋日的颜色和味道都在小小的教室弥漫开来,秋意浓浓。
让秋色装点缤纷课堂
还没来得及欣赏完孩子们带来的秋日来信,上课铃声响起,但我知道,上课的生成资源不用愁啦!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读写结合,仿写句式。干净利落地教学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意思——五百缤纷”后,直奔重点“品读美文,读写结合”: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当孩子们热烈地合作交流他们各自仿写的句子时,感觉ppt上的图片支架有些多余,孩子们都直接带来了实物。
分享汇报环节,教室里真正的小手林立,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仿创。
我最先请的是平时言语不多的徐依娜同学发言,她一手拿着带来的石榴,一边娓娓道来:“它把红色给了石榴,红红的石榴像一颗颗红宝石,飘呀飘呀,飘来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词孩子说不来,我直接喂了她一颗石榴籽:“你尝一下石榴的味道就知道飘来了什么。”教室里哄堂大笑,纷纷朝我撒娇:“赵老师,我也想尝一下。”我也果真给他们吃,“飘来了香甜。”徐依娜同学甜甜地说。你看,孩子们的分享连起来像首诗——
它把橙红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灯笼,挂呀挂呀,挂上了秋天的丰收;
它把粽色给了板栗,小小的板栗像一顶顶礼帽,戴呀戴呀,带来了秋天的美丽;
它把绿色给了猕猴桃,猕猴桃像一枚枚子弹,发射来了秋天的清甜;
它把金黄色给了柚子,黄黄的柚子像爱笑的娃娃,笑啊笑啊,笑出了秋天的喜悦;
它把红色给了樟树,红红的叶子像一团团火焰,燃起了秋天的温暖;
它把黄绿色给了橘子,圆圆的橘子像小朋友的笑脸,你挤我碰,争着送给大地秋天的味道。
它把土黄色给了秋月梨,黄黄的秋月梨像蜜一样甜,给秋天邮来团团圆圆;
它把蓝色给了喇叭花,带着露珠的喇叭花吹起了秋天的信号,提醒小动物快要过冬了;
它把黄色给了桂花,小小的桂花像星星,香飘十里,飘呀飘呀,飘来了秋天的幽香;
……
孩子的读写结合很成功,连起来像首诗。课后,班上的语文学习小达人熊艺宸甜甜地问:“赵老师,我们这首诗可以叫什么名字呢?”我告诉他孩子的创作就由孩子来命名吧!他想了想:“就叫《秋天的颜色》吧!”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很快乐,我也很满足。简单的一个小巧思,让秋色、秋味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课堂的读写也会“五彩缤纷”。
让秋味无声沉淀底色
学完《秋天的雨》,刚好一场诗歌读书会。诗歌创作主题是“秋分”。
“如果秋色可以平分,你会一半分给什么?另一半分给什么?”
悦悦第一个举手回答星星老师的问题:“如果秋色可以平分,我会一半分给银杏叶,一半给分枫叶。”在全场热情的掌声里,我的眼睛亮了,哈哈,《秋天的雨》这堂课成功了,走进了孩子的心底,优美生动的文字已经沉淀为她自己的文学底色。
课上完有几点感触和反思:
1.儿童天生喜欢“有趣”。儿童很现实,绝不在无趣无味的世界里多呆一秒。语文课的“趣”永远是吸引孩子爱上语文的法宝。
2.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很重要。尤其是情境与现实的“距离”很关键,当真实的生活情境一旦融入现实的语文生活,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有启发、有碰撞、有生成而具备多种可能性。
3.课件没有那么重要。课件越简单,我越能解放自己,有更多时间琢磨课文,琢磨学生,琢磨课堂预设与生成,从而改进教学。减少课件,我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本身,从而更好地捕捉课堂中精彩生成和转瞬即逝亮点。每当我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丛林里探险,学生窥得语言文字的奥秘后,他们都会惊喜不已。
最近看到一句话深表赞同,“语文教育是所有学科教育中离精神和灵魂最近的科目,它追求的是自由,追求的是有趣的灵魂,追求的是诗与思。”
愿我和孩子们能不断探索、创造、生成出更多诗与思,趣与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