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家女儿嘟嘟囔囔的说要找教材解析,她就说有的,可是不见了,可是她自己又找不到(其实就在书柜上,翻一下就能找出来的。)我自己也记错了,就说没有她说的那本书,叫她不要再来纠结这个问题了,没有就去买一本。把事情解决了。
她还在唠叨,就说有的,问我放到哪里去了,说一定是我放到别的地方了,或者借给雯妈了。我试着打电话给雯妈,雯妈说正在上课,回家后再聊。我挂了电话,见孩子还在哭着脸唠叨,我受不了,就朝着她把筷子往桌面上一拍,大声吼她,我说你这样苦着脸唠唠叨叨对事情一点帮助也没有,你说不见了就自己去找嘛,在这里说,那书本能自己出来吗?
她大大的眼睛含着泪望着我,又不哭出来。我心中一软:我吼啥呢?啥事不能好好说呢?好好说,孩子才能静下心来听啊!
实际上,后来也证明她记忆力很好,没有记错。就是太唠叨了。我受不了她光唠叨不去解决问题,然后开始对着她生气。实际上我也没有稳定自己的情绪。第二只小鸡没有起到作用。
我赶紧跟她道歉,这个时候死撑住面子也没有用。道歉后肯定了她对的地方,但是也告诉她遇到问题就要去积极解决而不是站在原地喊。她两次进房间找书,也说找了书柜,就是没有找到。
这样看来,孩子的观察力还是不行,都四年级了,那么明显摆在书柜里的书都看不到。而且也没有耐心去找。(实际上,孩子着急的时候的确会“一叶遮目”)
我就突然间想到游戏力。我想,游戏力里面肯定会有一些小游戏会帮忙训练孩子专注力、观察力的提升。所以上来求助大家,看看有什么好建议?
以下是管理员的回复:
@萱宝希希(10岁) 见上, 这段时间在看《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里面的一个案例。
有时,孩子只是希望我们能够肯定他们的感受。
“书找不到了,真是让人着急啊”,过去拍拍她,“咱们时间回放一下,书都在什么地方出现过,咱们在这些地方找一找”
另外,孩子有我们和没有我们在的表现可能是不一样的,也许有我们的时候,就会想依赖我们(我也经常这样,我老公和婆婆在家的时候,我东西找不到都直接问他们,不自己找),但是我们不在边上的时候,她们也是会知道要怎么做的。
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事情,教会孩子怎么处理问题。
接下来就是各位妈妈给我的热心回复。但是我无法一一写上来。但是,在妈妈们的分析中,我逐渐冷静下来。
嗯嗯,这个时候,我开始冷静下来,我觉得这件事情对我的启发非常的大:首先我是需要稳定的情绪,做第二只小鸡。只有我冷静下来,才能够带动孩子冷静下来,咱们都冷静的思考,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实际上,后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的确觉得冷静下来对解决问题的帮助很大。例如,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我们共同协商并制作了惯例表,但是有时候孩子没有按照惯例表执行,她会着急,会焦虑,会对着我们吼,把她的焦虑和生气发泄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可不能够跟着她一起焦虑生气,我们应该做“第二只小鸡”,冷静的引导她,面对自己的焦虑,并接纳它。然后开始想一想:怎么解决目前的状况呢?孩子冷静下来,才会有精力去思考: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成人和孩子,在焦虑、愤怒等时候,是没有空间来想如何解决问题的,是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孩子也会因为一时找不到情绪的疏导或者不知该怎样解决问题而着急,闹脾气。但是,我们可以带着她,慢慢尝试解决心理上的不良情绪,然后再解决事情。这样的经历多了,孩子也就稳定下来,处理情绪和解决事情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了。
加油!惠萱妈妈和惠萱都是很棒的!
(再唠叨一句:千万不要打赏,不要打赏!不要打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