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楼下,住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长着一双呆萌呆萌的大眼睛,超级可爱。但是今天,我不想告诉你,他有多可爱,我想告诉你的是,他有多听话。
无论他和小朋友们玩得多起劲儿,只要他妈妈说一句“回家吧”,他就会立刻跟着妈妈回家,如果有小朋友邀请他继续玩,他就会说:“我不想玩,没意思。”
无论他做什么,都会先看看妈妈,只要妈妈脸色一变,他立刻就会说:“我不想……”
他为什么会那么听话呢?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的妈妈,熟练地掌握了让孩子“听话”的三大“利器”-----打骂、羞辱、剥夺安全感。
有一次,刚下完雨不久,地面上有一滩积水,“听话”小孩见到水,就开心地往上跳。“不准跳!”妈妈的命令响起,可是已经晚了,几乎是同时,他已经跳到了水洼里。妈妈气急败坏地走过去,当着大家的面,狠狠打了他两拳。
我连忙上前劝阻,说爱玩水是小孩子的天性啊。可是他的妈妈一边打一边说:“他就是故意的,刚给他洗了鞋,他想累死我!一点也不听话!回家!周末两天你都给我呆在家里闭门思过!”
小男孩很温顺地跟着走了,那两天他也真的再没有下楼。
有一次,他看到我家小笑在玩陀螺,非常喜欢,就跟小笑商量能不能给他玩玩。他的妈妈在旁边讪讪地说:“家里什么玩具还没有,非要玩别人的玩具,你就是个贪心鬼。”孩子羞愧地低下头,把手缩了回去。
还有一次,天都黑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听到他在前面哭。他妈妈大吼了一句:“你闭嘴!再哭我不要你了,你晚上就呆在外面别回家!”“听话”小孩儿立刻噤声了,而我却不寒而栗。
我和一位心理分析师朋友曾有过这样的交流:小时候表现越“听话”,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反而是那些小时候表现得让父母直摇头的“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智越成熟。
就像我楼下那个5岁小男孩,他每次真的是不想再和小朋友们多玩一会儿吗?当然不是!他只是在用“听话”讨好妈妈,满足妈妈的意愿。为了获得妈妈的肯定和表扬,少受惩罚和责骂,他不惜一再忽略和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曾经看过盖尔卡森乐文写的一部小说,叫《魔法灰姑娘》。
讲的是一个叫埃拉的小女孩儿,出生在一个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中,这里的孩子在出生时都能得到美丽仙女的特殊“礼物”。她出生的时候一直在哭,好心的仙女露欣达非常同情她的妈妈,于是就送给了埃拉一个祝福:“我给埃拉的礼物是听话,埃拉永远都会听从命令。孩子,不要哭了。”
埃拉立刻不哭了。
细思极恐!
从此以后,埃拉无条件地服从任何人的任何要求,哪怕要求极其苛刻与无理。埃拉的生活里只剩下别人,再也没有她自己了。
后来埃拉经过种种磨难,找到了仙女露欣达,求她收回诅咒。
可是露欣达奇怪地说:“这是礼物。你要觉得快乐才是。”
露欣达像极了那些每时每刻,都想让孩子乖巧听话的妈妈。她们以爱的名义,操纵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沦为一个听话机器。她们不会理解一个失去自我的孩子有多么痛苦,她们反而认为,孩子应该为此开心,因为所有的事情,她们都为孩子想好对策、做出抉择,孩子只需要按照她们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这个童话到了最后,有一个完美结局,埃拉为了救她心爱的王子,大声地喊出了“不!”,冲破了“听话”的诅咒,终于找回了她自己。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他们已经习惯了活在“听话”的咒语之下,再也无力挣脱。
我的一个朋友,上大学的时候,原本有一个感情非常好的男朋友,可是她妈妈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因为那个男孩家境不好。她妈妈火速让女儿与男友撇清关系,又托人给她介绍了个门当户对的男生,让他们“培养感情”。
朋友从小就是个乖乖女,她妈妈说:“女儿啊,妈妈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妈妈还能害你吗?听话。”
于是,朋友“听话”地和那个“合适”的人谈起了恋爱,三个月后,又“听话”地结了婚。可是结婚不到半年,朋友发现,她和老公之间,除了门当户对,三观完全不合,婚姻早已是摇摇欲坠。
我问她,当初你为什么不反抗?
她答:“这些年,我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全都是我妈安排好的,我早就忘了怎么反抗,我也不知道反抗之后我能做什么。”
“”我很替我的朋友惋惜,在学习和工作中,她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可是,她丧失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能力,她只是一个“听话”的牵线木偶。而一个牵线木偶,她能按照别人的指令,幸福一辈子吗?
诚实、勇敢、善良、坚韧…这些都是孩子的优秀品质,但“听话”绝对不是。
我永远不会要求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听话”,但我会要求他,一定要遵守规则。
一说到规则,似乎就是限制,是约束,但其实,它规划出了安全界限,它更多的是一种保护。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安全感一方面来自父母在身边,会给自己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来自周围的环境的可以预知性。
前两天发生的地铁夹人事件和前段时间的老虎吃人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漠视规则,就一定会付出代价。
反过来讲,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还敢坐地铁,去动物园?因为规则同时也在保护我们。只要我们遵守规则,等地铁的时候站在黄线后面,游动物园的时候,不翻到老虎园里,我们就是安全的。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规则,给了我们一片安全的天空。
我想对我的孩子说:请你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听从你自己的内心,去过好你自己的人生吧!
有一句话叫做“我们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经验,是我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总结出来的。那是我的经验,不是你的。就算我告诉你前面有个坑,你依然是要去走的,因为你自己不去摔一次,你连坑是什么都不知道。
你人生路上的一道道选择题,你要自己去寻找答案。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人生,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幸福是什么?与你而言可能是安稳平淡,与我而言可能是浪迹天涯。而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我们无权左右任何人的人生,包括我们的孩子。
感谢你来读我的文章,如果喜欢,就帮我点亮红心吧!我会很受鼓舞哒~谢谢你。
《接受孩子的“熊情绪”,别让他活成一座“孤岛”》
《醒醒吧!孩子不专注,错全在你!》
《读懂孩子的心理,不要对我说“不要”!》
《摸准孩子的心理,说一遍他就肯听》
《读懂孩子的心理,你“偷懒”才能遇见更好的我》
《读懂孩子的心理:不吼不叫我才听得见(上)》
《读懂孩子的心理:不吼不叫我才听得见(下)(方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