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叙事剧

新教育生命叙事理论认为生命是什么,教育是什么呢?新教育生命叙事理论认为: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自觉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这是从朱记新老师2009年的新教育年度主报告《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中摘录 的。(生命历程,是由一个个故事串成的;每个人,每天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把生命历程中最珍贵的故事串起,就是一部生命叙事。)我们的生命故事都是用行动做出来的。我们用行动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时候,其实就是生命成长的历程,当我们再把我们这样成长的历程,用笔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的生命叙事。

我们在教育中,怎样与学生一同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呢?它与我们的共读有什么关系呢?生命叙事就是记录道德成长,健康成长,能力成长的过程。新教育生命叙事理论又认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叙事中,同一种语言有着三个相衔接的不同层面:一是人类语言,二是承载民族文化的文化共同体语言,三是你所处地域的乡土、家族语言。”这里的“语言”,既是狭义的语言,人进行交流的工具;更是人类、民族和乡土、家族的思想与精神文化。我们的生命成长,我们在书写生命叙事的时候,必须要吸纳这三种语言,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才会有自己的精神风貌。这就是我们在进行生命叙事剧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以共读为前提的原因。我们在共读世界经典、民族经典和本土文化的经典中,要把科学思想,民主思想,人类伦理价值等,这些当代的主要教育内容根植在我们师生的生命之中,要把承载民族文化的共同体语言系统中的“仁”、“义”、“礼”、“智”、“信”乃至“忠诚”、“敬畏”、“孝顺”等等这些最基本的词汇深深地植入我们的生命之中,形成生命的底色,我们的生命叙事才可能充满对生命的敬畏与信任,才可能充满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才可能在不断地追寻生命意义的时候,担当起自己的天命且诗意快乐地生活。又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主要不是由它的哲学著作,而主要是由它的英雄叙事所表征的。一个人的生命叙事,往往是从身边或书本上(现在是影视上)的成长范本中开始的。这范本可能是自己所处的文化圈中的民族英雄,也可能是家族中某一位有杰出成就的长辈,也可能是各个范本的综合。孩子通过聆听他们的传奇故事,阅读关于他们的传说,模仿他们的生活风格而开始书写自己生命的故事。这段话就是说,书中的英雄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榜样,那么榜样是用来做什么的?榜样对我们而言,不仅仅用来学习的,引领的,示范的,更应该用来超越。为了更好地书写我们师生的生命叙事,我们不仅要在共读中形成共同的语言密码,形成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我们更要把在共读中找到的生命的镜像给“活”出来,真正地让自己成为生命镜像那样的人,书写自己独有的生命的故事。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就必须给师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去演练镜像的生活,在自己的生命中“过”一次镜像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像镜像那样成长,进而成为镜像那样的人。新教育实验实施的众多课程,无疑就是要我们师生提供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生命成长的平台,我们在这样的平台上,去成长、去生活,去书写自己的生命叙事。也就是要在这样的平台上去学榜样,像榜样那样生活,然后去超越榜样,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生命叙事的过程。这是生命叙事,那么生命叙事剧呢?生命叙事剧,就是这众多平台中的一个。它是选择一本适合当前学生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与阅读能力“适当”、适宜当下生活的经典书籍共读后,师生创编、排练、演出一部戏剧。它就是以戏剧的形式,为师生乃至父母提供一个模拟社会生活的环境,让师生经历共读书中的镜像所经历的生活,像镜像那样去面对生活,去选择生活,从而像镜像那样成长,让我们成长为镜像那样的人的过程中,自觉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先把生命叙事搞清楚,再搞清生命叙事剧。简言之,生命叙事剧课程就是一段师生通过共读一部经典书籍、排演戏剧,每个人自觉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的历程。

为什么要用童话来演行生命叙事剧,其实还可以从童话故事的结构来考虑:童话故事之所以能解决这些冲突,是因为构成童话故事的典型情节可分成四段旅程:

第一段是“跨越”,主角在此进入一个未知的且有奇幻事件或怪异生物的地方。第二段是“遭遇”邪恶的对手――女巫式的人物。第三段是“征服”,主角在此与女巫展开生死搏斗,女巫必定死亡。终点站是“欢庆”,大团圆的结局,每个人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样的故事结构为孩子提供一个舞台,演练内心的冲动。儿童在聆听童话故事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各部分投射到故事中不同角色上,在各个角色身上“存放”内心对立的各种特质。因而,童话故事把内心各个力量的冲突幻化成故事中各角色的冲突,帮助儿童解决心理上的紧张,以免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感觉。这叫自居作用。我们读故事,一定要把学生带入自居角色之中。童话故事的角色里,要属女巫最有震撼力,存在感最强烈。她是故事的首席女主角,是对主角造成致命威胁的人物,是引发善恶战争的主要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女巫实际是代表孩童内心的弱点和缺陷,是自我罪恶部分的化身。因此,在无数童话故事中,女巫都代表所有孩子努力抗拒的某种天性。也就是说,故事的主角与女巫的对抗,实际是对自己内心的弱点、缺陷的抗拒,是对自我罪恶部分的对抗。在一个成功的童话故事中,女巫是非死不可的。一旦女巫死亡,所有人都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从心理观点来看,快乐结局象征自我正面的力量获胜。女巫被除掉,她代表的邪恶部分随之消灭,儿童就不再受到自我谴责,自我怀疑的干扰。因而,童话故事是超越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超越中心理得到安慰,更能获得超越自己的力量与办法。从上面我归纳整理的雪登·凯许登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成长的重大意义。所以,我一直坚持选择童话作为我们缔造完美教室的重大课程。课程的设置首先决定于学生原有的水平,同时也决定于老师当时的生命气质、心理需求及专业水平等。

比如,下乡的初一其实可以选童话,但九年级的孩子你再让他们读童话,他们就会觉得你老师小看他们,把他们当小儿科看到。所以,选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问问,学这门课,要求说我的《各就和位准备飞》,你们读了吗?我上面讲了很多为什么要实施生命叙事剧课程,你们读到了吗?)

( 第三次课预习题:

一)读《各就各位准备飞》中的三年级下册信中的关于“童话剧”的章节(段落),完成下面作业:

1、拟出讲师是怎样完成从改编剧本到演出成功的全过程的,即怎样实施生命叙事剧课程的。

2、拟出自己完成一部生命叙事剧课程的实施计划。

二)作业说明:

1、此作业为你提供探究学习的过程与了模仿操作的练习,这就是实践操作模式的学习,请按自己要实施生命叙事剧的要求来完成。

2、此作业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3、提交作业时间:由组长定(应该在下次上课前一周交)。组长提供优秀作业给讲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也许就像你当年说的,没胆。 欠一个表白。。。。。 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没故事, 有的,你们都知道的, 像什么转校啊,...
    季宁阅读 323评论 0 0
  • 心理学基础 以别人的行为作为判断标准应用 消除不确定营造孤岛效应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
    Yix1a阅读 172评论 0 0
  • 刘爱国阅读 357评论 0 2
  • 我觉着我又活了过来, 作为一念旧已久快忘原因的, 念旧人的身份活过来了。 这里是故乡,有足够的营养, 让作为故人的...
    木土有阿杜阅读 40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