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个关于office的文案挺有意思,我谈一点自己的想法。首先作个声明:第一,我不是文案人,加这个群以前对文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直观的认识。第二,以下的种种分析都是出于自我的判断和两天以来群讨论分析的结果,可能不全面,希望大家指正!
首先谈一谈我对文案的认识。我要承认我是文案小白,在讨论中所接触到的概念、规则以及技巧分析让我抓狂纠结了很久。但是,再难的题总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再复杂的事件总能发掘其隐含的规律,透过现象揭示它的意识本质。抛开表象,直击内在,让人豁然开朗,明则不厉。因此,一个好的文案至少具备两个“要”素:要有场景,要有认同感。场景是受众通过文案寥寥数语反映在头脑中的情节再现,这些情节或是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或是道听途说的故事,最重要是,人是故事动物;不管怎样,这些故事总能撩动人的情感神经,是一只微妙的手指。一段文字如果会把人带回到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中,可谓之好文案。明白了上面的道理,好的文案能引发大众的认同感就比较好理解了。认同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理解以及对其产生好感。认同感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自我说服方式之一。如果说场景让需求的格式“被唤醒”,那么认同感就是已激活需求被满足的充分条件。综上所述,文案的考量应该有如下的预期:一段文字(好文案)~场景重现(刻骨铭心的,印象深刻的)~产生认同感(激活需求)~被满足(购买产品)。
对文案的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文案小白打算练一练手。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感觉上可能学会了,但是没有输出,就等同于永远都在起点徘徊。
上午在群里面看见大家都在讨论如何为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做一个文案,感觉逼格挺高的。我就打算拿这个案例试试手,假装提升自我逼格。
出题者是这样表述题目的:不不知道有没有实战文案让大家练的部分,现在咱们已经分析过精彩的文案了,也有一些思路了,不如咱们一起写一个文案吧,直接来干货,看你能不能写出东西了既然我提出上面实战,我现在正在写PPT,那我想微软的office办公也是各位经常用到的,非常熟悉,我们写一句有关office的广告文案如何。(说明:斜体均是引用他人原话或百度而来,来源不可考究)
感觉是位大神,小白先膜拜一下。
先捋一捋出题者的出题思路,假设我把出题者视为自己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摆正心态是首要,更何况是为这么牛逼的一个跨国集团公司写文案,深感压力巨大。
客户的具体要求也很简单:1、为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的推广写一份广告文案。2、不能抄袭别人的思路。(卧槽,不抄袭借鉴总可以吧,我是小白啊!!!)。
Microsoft Office是一套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为Microsoft Windows和Mac OS X而开发。与办公室应用程序一样,它包括联合的服务器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最近版本的Office被称为“Office system”而不叫“Office suite”,反映出它们也包括服务器的事实。每一代的Microsoft Office都有一个以上的版本,每个版本都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选择了不同的组件。常用组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FrontPage、Onenote。(这段是百度而来)。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人对Word、Excel、PowerPoint三者更为熟悉,使用频率高。基于这点判断,先尝试对W-E-P进行下一步分析。Wep刚好是Wired Equivalent Privacy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有线等效保密”的意思。但是,仅用这并不等效的翻译来为整个office产品作为文案的启发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基本上也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该思路毫不犹豫的被毙掉。
既然事实会被无情的掩盖,还原真相就是最大的追求。Word译为中文有“单词、消息、用词、表达”的含义;Excel也可以翻译为“超越”。
PowerPoint不好理解,据说powerpoint本来并不叫这个名字,也不是源自微软,原来是由一个叫Bob Gaskins的人为了方便演示一些图片提出的设想。1984年,此人加入了一个软件公司,聘请一个叫Dennis Austin(丹尼斯奥斯汀)的软件开发人员,并把这个想法实现了。起初他开发了一个叫Presenter的软件,后因为避免版权问题,改名为powerpoint。1987年稍晚,微软收购了PowerPoint。1988年,第一个windows和DOS版本的PowerPoint制作完成。从此PowerPoint成了微软office办公套件的必备组建,所以powerpoint的名字不是微软取的。一般认为PowerPoint这个词中的Power可以翻译为强力,Point可以翻译为观点。大致是"make your point powerfully"(使你的观点很有效的、直观的表达)。
国内ppt达人秋叶大叔的网络分享《如何成为ppt高手》的封面也很好诠释了ppt的内涵。图如下:
对微软办公软件的本源有一定认识后,思路扩展开了。广告文案不仅要体现产品的内涵,凸出产品的品质,发掘企业历史文化,更重要一点是要激活消费者的需求(或则需求已经被激活,用精彩的文案来构建消费者的信心)。
如何激活?据前文分析,文案应当包含两个“要”素,成为激活需求的媒介。一是要有场景,二是要有认同感。在运用办公软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经历一个重复的过程。就是“编辑——删除——再编辑——再删除”,直到完美的文字、表格、图片演示出现在你眼前。这种处理过程也可以表述为自我效能感的唤醒(即建立自信心)。杜子建说:“成功得越慢,越有人生况味;成功的唯一标准,是你可以坦然且毫不吝啬地浪费时间了。” 因此,“删除”一词在文案中显露了。这个词的巧妙之处,在于即能唤醒大众潜意识中的情感因素,也加深了对产品的认同和理解。难道人生不就是这样吗?经历过失败,不太成功,到最后唯一的成功,都在重复、删除、再重复。
方案一:删除不太成功的经历,超越现在的自己。
自我点评:
字数太多,不够精炼。人一般有这种心理,不太愿意把自己的缺点和失败的经历暴露出来,谁都不愿意去揭露别人的伤疤。故“不太成功”一词不适合用在这个文案里。“超越现在的自己”也太口语化,不符合微软这种大型跨国集团的品味。
方案二:删除束缚,超越自我
自我点评:
1、上下句对仗工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2、“束缚”是汉语词语,即可解释为“缠束”,例如:《庄子•徐无鬼》:“齐人蹢子於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又可释为“限制、制约”,如:《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在现实中,我们的束缚来自于内我和外我,比如自我懒惰、意志消沉、控制力薄弱、行业规则、企业制度等等。“删除束缚”的意思就是改掉不良习惯,打破传统,实现行业管理、制度创新等。
3、对微软这种行业大佬来说,集团本身应当肩负多种使命。企业生存使命,担当社会责任使命。所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不是不无道理的。“超越自我”满含正能量,起到励志人心的作用。而”Excle“恰好也有超越的含义。
4、虽然短短两句话可以引领人进入一个熟悉的场景,但还是没有跳出逻辑学中的谬误。一个好的论证结构需要良好的智识行为作为规范,且同时满足两种标准:程序标准和道德标准。简单的来说:论证就是一组陈述,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陈述给结论(即另外一个陈述)提供支持。论证中的“前提”负责支持结论。只有得到论据支持的观点,才能成为论断。这种论断才能让人所信服。而在所有论证中,道德论证(道德“前提”)似乎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因此,对案例二进一步改造,就变成案例二的加强版——案例三。
案例三:
删除束缚-------------------------------------------------------------可接受前提
超越自我-------------------------------------------------------------可接受结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德前提
自我点评:
1、利用大家对传统(道德)的尊敬和景仰,在试图劝说他人接受这个观点的时候求助于传统的行为方式,会带给他人一种舒服和温暖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尊重传统(道德)的原因。
2、为什么要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句作为副标题呢?原因很简单,有兴趣的朋友在百度搜索栏里面敲“什么”两个字,跳出来的一定是“什么最赚钱”,打“快速”两只,一定是“快速赚钱的方法”。,为了“博眼球”“走流量”而滋生的浮躁肤浅浮夸的情绪,对人和事物的健康良性发展时有侵害。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信念,或许这个信念只有在积累的过程中才让人真正有所领悟。在迈出人生事业的第一步后,更多面对的是——尝试、失败、再尝试。
最后,用比尔盖茨的话作为结束语:“人们所熟悉到的是成功者往往经历了更多的失败,只是他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并继续向前。”
下来后,我尝试为office2016做了一个广告推广图片,做的不好,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在此,感谢文案社群野蛮修成营的每位小伙伴们,感谢群长”蔬菜“、”助手2羊羊“等人的无私奉献和文案知识的分享!
2015年10月23日晚6时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