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电子书上架这本书,以为是散文集,就没有留意,前段时间来自北京的一个宝妈给我推荐了这本书,问我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的话现在特别适合我看,于是仔细看了一下,看了一下,豆瓣评分8.2,一个由物理学专业转型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写的,关于家庭亲子教育的一本书。
内容简介附在这里:
任何事物,如果你觉得它美,那么它一定暗合了某种美的规律。
家庭教育也一样,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健康幸福地长大成人,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呵护一定暗合了自然发展的规律。
母婴关系决定人生的起点。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童年的关系模式与长大后的事业、婚恋、养育等,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
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无论意识_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但潜意识总在制造相同的陷阱。
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爱孩子,也是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武志红老师在推荐序中说到:在我和李雪共同的读者当中,有很多人说更喜欢李雪。对此,我很坦然。我由衷地觉得,李雪的文字中闪耀着一种特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高智商和高觉知结合的结果。我见过很多次,李雪能够对第一次见面的人进行剖析,最后令对方极其佩服。
我读过武老师的书所以对武老师推荐并夸赞的作者也产生了兴趣,看完之后发现武老师不是谦词而是作业确实写的很精彩,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拿出来好多精彩的片段。
1.我们一路都活在恐惧中:幼儿园时恐惧“不听话就惨了”,上学时恐惧“成绩不好就一辈子没希望了”,工作后恐惧“表现不佳前途就没有了”……我们随着物化的车轮打转,一刻不敢停,不敢想象“如果我不具备任何功能价值,会发生什么”。我们是具有功能价值的“物”,还是真正存在的人,取决于我们是否被另一个人饱含深情地看见过。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如果剥离所有的功能价值,我是谁?我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被恐惧驱使而追求的?没有任何外在标签的我,双脚是否还能踩在大地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看见,是真正的爱。
2.为什么不去创造顺顺畅畅的人生?对他自己也是,想要的东西、想要的体验,干吗不当时就去获得?我朋友中那些最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当时想要做的事当时就去做,当下完成。
3. 讲了这么多信念制约人生的故事,那么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最好?就是无为,无为是最好的“为”。不给他任何信念,任由他全然自由地发展,他就会拥有最丰盛的人生。就像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妈妈所说:“我就是凭直觉做事的人,我的孩子自然也凭直觉。”
对员工也一样。通常员工问我一件事情怎么办,我都问他:“那你喜欢怎么办?”我不会去教育他应该怎么办。教育了他,就限制了他,而且以后他一遇到问题,还会问我怎么办,那我永远没办法做自己的事,也没办法想出去玩几个月就玩几个月。我信任他们,“你才是做这个工作的人,你才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你的工作由你决定”,结果他们自己创造出来一套工作流程,我什么都不用管。而且,因为流程是他们自己建立的,我也不用去监督。
4. 有一位全职妈妈,她的儿子4岁,内向胆小,见人从不打招呼,也不愿意跟人分享零食或玩具。由于妈妈长期限制儿子吃巧克力,儿子反而对巧克力表现出成瘾般的痴迷。后来妈妈通过自省,决定彻底放开限制,给儿子买了一旅行箱巧克力。儿子一开始不敢相信,问妈妈:“这些都是给我的吗?”妈妈确认说:“都是给你的,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结果一路上,儿子主动跟出租车司机聊天,在电梯里见人就招呼,主动分享巧克力,快乐得像只小麻雀。一箱巧克力就给孩子带来天堂般的快乐、充沛的能量流动。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在于被父母充分看到和回应。有人说得好: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我10块,那么剩下的8块都在说“我爱你”。
5.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着于奢靡。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与他分享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珍惜,不浪费”,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富足美好的生活”;请不要再向孩子倒苦水“养家多么不容易”,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将来物质和精神的丰盛,请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
6. 如何给孩子创造丰盛的人生
是不是需要父母很有钱呢?需要父母高学历、高智商呢?好消息是:这些都不用。
给孩子丰盛的人生,下面几条就够了:
听见孩子的欲求;
及时回应;
诚实回应;
无条件给予。
读后感20201227
1.第一点必须感谢楠姐,给我推荐了这本好书,目前这个人生阶段能看到这样一本讲亲子关系的书,简直太应景了。再次验证舒祺老师的观念"学习即连接"Learning is connecting.
2.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和妈妈相爱,家庭和睦,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不以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孩子身上。
3.所谓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和时间会更多,我的言谈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孩子一天天快速长大的同时,我能否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4.埃隆马斯克的母亲在《人生由我》这本自传中,写到她十五岁的女儿托斯卡私自做主把她们在约翰内斯堡的房子、家具和车以及车里的物品全部变卖了,而在梅耶知道后并没有生气,所做的就是在文件上签字。梅耶在书里谈到她没有生气的原因时说到,家人曾一起讨论过最终会搬去加拿大,她只是想加快这个进程而已。她说如果你的家庭成员提出了一个好想法,哪怕后来的变化出人意料,作为家人的你面对现实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