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的脚步——浓浓的家乡眷恋
相信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到了这个季节,心的跳动只有急切的归家脉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家乡的感情,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能阻碍的,我们的每一个呼吸都在唤醒着——受汲取家乡泥土滋润过的生命细胞。在那里不仅有我们的生活的气息,不仅有我们相识的同伴,不仅有我们成长的足迹,也不仅有我们亲人,还有那根植于生命中念念不忘的所有的情感,还有那我们的灵魂的源泉在向我们召唤。
莫问华簪发已斑,
归心满目是青山。
独上层城倚危槛,
柳营春尽马嘶闲。
唐·羊士谔《春望》的这首诗,道尽了他乡游子对家乡的那种无法割舍的情感纠结。遥望家乡却被青山所阻,欲望千里外的家乡,那怕城楼上危险的槛杆也要攀上去眺望,背椅危槛幽幽地思念家乡。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的诗中将他对亲人的思念化作了绵绵的细雨,无穷无尽,透彻心骨。
今日的中国,社会的进步已然在科技的推动下日新月异,回家也不再是古人那般旅途漫漫地艰苦困难,买张车票就可以回家!
但是回家的旅程却仍然有着万般的辛酸。春运期间,在祖国大地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归家的路上,一票难求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化解。上个世纪,有黄牛挡道,而今科技发展了,网络枪手更是猖獗。到窗口买票很是辛苦,网上购票也是秒杀成空。平常百姓手中的设备无非电脑、手机,购票速度受网络带宽限制,手快的可以秒钟幸运进入,手慢者难以分钟进入,甚或是十几分钟也进不去。而那些网络枪手的设备显然要比普罗大众高档许多,他们基本上是可以达到毫秒状态,甚至是微秒的程度。在普通民众还没有看到放票的信息时,他们已经早早地把票给拿到手了。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2306技术部主任单杏花,日前曾在媒体采访时说明了今年春运的网购方案及试运营的效果,对过往的弊端进行了更多的改进,但仍然没有能缓解一票难求的局面。
科技的进步,是要造福普罗大众的,但是最初的规则制定却还不能遏制不公平,这就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规则还有极大的缺陷,还有被居心叵测的不法之徒钻空子的机会。因此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程序设置,要在编程的细微处做出更加有效的识别:对那些网络枪手采用的抢票设备的特征和抢票软件的程序代码进行精确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阻断技术;运用大数据信息对每年在春运期间那些返乡的人员进行界定,这些人员几乎只有在春运的时节才会集中出现,平时是很少有他们出行的信息的,并对他们乘车区间的车次进行进行合理的预设,使得那些归乡的人只要登记购票,就能够优先见到所需的车票,从而让那些网络枪手失去需求的市场,从供需市场的源头阻断暴利的投机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社会的公平,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成为公平的社会,革弊除恶,一定能够让我们在和平的社会中享受到真正的公平。只要心中思念,就是家乡的的召唤;只要身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就有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