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本应在昨天就办好的黑板报推迟到了今天,以至于昨晚杜老师说:你们的黑板黑乎乎的……办黑板报的任务也没有具体交给谁,分明看到了任雅新同学主动担起了责任。
今天再次提起黑板报的事,看到任雅新同学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着记录。这是任雅新同学的一个好习惯,凡有任务都会记录下来,形成任务清单。第一节课已经把孩子们提前办的手抄报拍图完毕,现在就等黑板报办完之后再次拍图,制作六一的视频。因此,把办黑板报的任务也放在了课堂上。只见好几位同学在后黑板的前边开始分工合作,有书写的,有会画的,大家各自在不同的区域忙碌起来。就这样,黑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出乎意料的是,孙嘉宝同学也参与绘画工作。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孙嘉宝同学可是班里出了名的调皮鬼,后来成了班里的篮球小子,也一度是班里的短跑大王。说什么都想不到他会参与绘画工作,画的主体就是一名男同学,还特别逼真。
孙嘉宝同学的这个转变,应该和我们的成长型课堂关系很大。在本班,他可能是调皮鬼——这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坏印象。但是在成长型课堂实验中,我们有了与别的老师和同学联系的机会,在别的老师和同学看来,能够看到他的优点,正是这样的被看到让他有了自信。这份自信让他有了对目标的追求,并且让他产生行动。
距离孩子们毕业没有几周时间了,回想孩子们在六年级班的第一期黑板报,再看看今天办的黑板报,真的感觉孩子们进步非常大。虽说每次黑板报都是从大家办的手抄报中遴选出来的,但是也会发现,同学们会把办的好的手抄报的优点集合起来,形成黑板报,这种组合能力,都不知道大家是从什么时候学会的。从黑板报的布局到书写的字迹,一次比一次好,这些是看得见的进步。从办一期黑板报的用时来看,也是越来越少,不得不说,关注点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更难得的是,之前每次手抄报、黑板报的主题都是由我来定,渐渐的,我学会了放手,孩子们自己能够根据节气时令来确定主题。不得不说,每一次手抄报、黑板报的背后,是大家对生活的观察和注意。每周一次的手抄报雷打不动,每两周更换一次黑板报,这个看似炼狱的过程,着实让孩子们成长不少。书本只是知识的载体之一,而教材不仅仅是书本,一切有益的、能够坚持下去的活动,都可以成为教材,都可以为育人和培养能力服务。
不要小瞧任何简单的事情,即使你只是简单的动动嘴巴。如果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持续做下去,并且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你终究会发现,这件简单的小事带来的大效益。在做的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自己新的想法。之前就曾想把每一期黑板报都拍图留下来,只可惜没有坚持下去。如果来年再带新班,还有这项计划一定要落实,这些不起眼的小小做法,会让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