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送完丁记者后回家洗漱睡觉了,自己光棍一个没什么可怕的,就怕这帮流氓对丁记者不利,看样子明天得接送一下丁记者了。
江源对女人的心理不太明白,也看不出来丁记者对自己什么意思,索性不去管了,反正自己现在这个“熊样”连自己的生活都勉强维持,更何况人家是县报的大记者,再想多了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派出所的工作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是张阿姨的老年痴呆父亲走失,就是李伯伯家的狗找不着了,要不就是醉汉打妻,两口子吵架,孩子叛逆离家出走……
每天上下班江源都提前到丁记者家和单位楼下等着,说是保护人身安全其实县城这么小,丁记者家离单位又近,还处于闹市,就算有人要对她不利也不好下手。有时候江源值班或有任务都顾不上她了,就这样坚持不到一星期就不了了之了。丁记者刚参加工作也忙,心思没有放到谈恋爱上,就这样两人若即若离地联系着。
一天江源和姜涛到一个小中医诊所进行失窃现场调查。小诊所夜间被小偷撬开窗户,屋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各种药材翻得乱七八糟,收银抽屉里有百八十元零钱丢了,但是老人家紧张的汗水直淌,说自己祖上留下的一本医书锁在抽屉里不见了。老人家顿首捶足,哭得很可怜,说自己是个不孝子孙。
这个老中医祖上是宫里的太医,算是个中医世家了,传到他这一代,还是传承了祖上的遗风,自己开中医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老爷子医术高明,连省城都有许多患者慕名前来治疗。他祖上传下一本《行医笔记》是几代中医人的心血结晶,传到这位老中医手中,他一直放家里妥善保管着,最近有个疑难杂症患者前来就诊,他为了更好的治疗就把医书拿到医馆看,下班锁在抽屉里,只有自己有钥匙。没想到书却被盗了。
江源仔细观察一下整个盗窃现场,发现几个问题:一是一般盗贼选择作案的地点应该是一些商业场所,或是有现金、贵重商品的地方,而中医馆里一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二是现场像是故意翻得零乱,其实装药材的一个个小抽屉不用抽出来,里面一点点药材又不值钱,为什么翻乱,好像是为了让别人相信这是小毛贼作案。三是如果毛贼作案一般会对财物感兴趣,黑灯瞎火的谁能顺走一本不起眼的医书呢?
看样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两人现场取证完了之后,回所里登记为入室盗窃案,开始进行调查了。
主要调查方向有两个:一是从老中医的身边人开始调查,不排除徒弟或知情人作案的可能;另一个就是调查道上的惯犯,结合最近几起入室盗窃案,开始排查。
江源被安排调查入室盗窃的毛贼。由于医馆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所以医馆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这是一个沿街的门市,盗贼撬开卷帘门后用老虎钳夹断门锁后入室盗窃。这条街有几家饭店、烧烤店、KTV最晚2点钟关门,那窃贼作案的时间应该在凌晨2点到5点之间。
通过邻居店铺的监控录像,江源发现了两个戴鸭舌帽和口罩的嫌疑人骑摩托于凌晨3点半左右作的案,作案时间大概为5分钟,作案后向北骑行出城后进入无监控区域,失去踪影。城北是郊区,江源中学就在这一片上的,所以非常熟悉。他断定窃贼应该就在郊区,一是骑摩托不能走太远;二是肯定是对中医馆和县城非常熟悉才能躲过很多摄像头快速作案。另外,有个疑点中医馆隔壁就是个手机店,按理来说,手机店里的手机一定比中医馆的值钱,那就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两个窃贼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
另一路姜涛垂头丧气地回来,没有什么收获,老中医的两个徒弟,没有作案时间,另外,老中医人缘很好,医德又高,这些年没有对头和仇家。
姜涛大嘴一咧:“小子,你先调查着,我手头还有别的案子。一本破书,老中医都能背下来了,没有那么严重,这不把咱俩当驴使吗。”于是当了甩手掌柜走了。
第二天江源又仔细地问了老中医关于那本医书的情况,江源觉得最可疑的还是那两个徒弟,因为只有他俩可能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并且知道准确的位置。有可能是串通窃贼作案。
看着老中医的可怜样,江源暗暗的决心一定要把医书找回来,这是人家的无价之宝,也是中国中医界的财富,不能让犯罪分子据为己有。
他白天去了郊区派出所找自己同村江小白了解郊区无业人员、惯犯和刑满释放人员;晚上去监视老中医的徒弟。
老中医的两个徒弟,一个是他亲戚,从初中毕业就跟他学习,可能性比较小;另一个原来是中医院的一个小实习生,后来找关系投到老中医的门下。江源觉得这个人的作案可能性比较大,于是下班就跟踪他。
一连几天,这个徒弟晚上基本宅在家里不出门。
另一边,城郊派出所江小白把人员排查了一遍,让江源去看资料。
江源开着车到了城郊派出所跟江小白天南海北胡侃了几句后认真的排查的照片和资料。资料中都是郊区年青无业游民、刑满释放人员,惯犯等,共100多人。看了一个多小时,江源终于有所发现,资料中有两个人一个叫丛明辉,一个叫丛明群身形和长相和江源看到的监控录像比较相似。这两个人是一个村的本家哥们,丛明辉曾经因为赌博和盗窃入狱2年半,于半年前刑满释放,两人至今无业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