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很积极向上,很勤奋,也包括我们自己。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自己的努力工作却没有换来相应的成果,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的勤奋之所以没有相对应的工作成果,是因为没有养成好的工作习惯。
好的工作习惯应该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以结果为导向,积极地关注过程
以结果为导向,包括完成上司交待的任务,按照客户的要求交付成果,都是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导向,在很多人的语境中,似乎也是另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式,但是其实差距甚远。
注重过程,注重方法,注重态度,是一种好的工作态度,似乎长远来看也能带来好的结果,但是如果不求特定阶段的结果,这种好的态度往往会变成一种把自己留在舒适区的借口。
设想,你有一件工作任务,为期一周,现在还剩下一天,你突然发现原来的工作成果并不让人满意,你有一个新的创意,需要两三天时间修改调整,但你知道时间的截止期限是不可改变的,你会怎么做?
有些人会不顾时间的约束,仍然我行我素地调整工作直至自己满意,另一些人放弃了优化,仍然按部就班地按照原计划完成工作,这是两种极端。
而以结果为导向,应该是牢牢遵守时间要求,根据时间的约束,抓住要点,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新想法适度优化原来的方案。
结果导向不光应该是一种行动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不是结果导向,那很可能是出工出力但是没有成果和进展。
不光是工作,学习也是应该以结果为导向,没有目标的学习是低效的,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如果为了一个演讲、一篇文章而去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学习研究,才是真正有效率和有结果的学习。"教是最好的学",说的就是这个原理。
以追求结果为前提,积极地关注过程,过程才是有意义的。
二、有控制地工作,同时处理好应激事件
紧急重要四象限理论中,关注重要紧急工作的原理人人都明白,可是实施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其原因在于没有理性控制好工作的统筹。
很多人每个工作日的一早开始不是做计划,而是直接开始做自己想起来的或者直接面对的第一件事,结果一天下来,很多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
有计划的工作需要强大的理性控制能力,每一天早上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清单,理性地将清单上的任务一一完成,克制自己去处理那些不重要的突发事件或者被动事件的冲动(比如客人的突然造访、临时会议等)。这样的控制,才能保证你将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资源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按部就班的工作对节省时间和注意力的作用是巨大的,每一项工作之间的切换都需要时间,当你的思维在一项项工作之间跳转时,都是在消耗资源。尽管可以磨练大脑切换的能力和技巧,但毕竟是有限的。
理性工作的一种重要工具是记录。如果你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一个重要的电话或者信息进入,该如何处理?这时候可以将这件事记录下来,作为一个工作包暂时挂起,在空下来后再处理,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地切换任务。
三、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用回顾总结来思考改进
思考是人最重要的工作,深度思考尤其是。
每一天的工作有没有按照正确理性的方式去进行,有什么需要总结提高的地方,都应该通过思考去进行,回顾总结,并逐步提高。
因此,每天的工作结束后,都可以用笔或者其他工具,回顾一天的时间分配、目标达成情况、工作方法等等。每天留一些时间,把自己脑子中的各种信息倾倒出来,梳理归类,在纸面笔端将思考成形。这既是一种对大脑的持续磨练,也是一种放空和调整。
在工作进展到一定时期和阶段之后,需要刻意地思考改进方式。比如将一些重复性的计算设计成数据库表格,将一些常用的文档内容固化成模版,将一些已经程式化的简单重复工作移交给助理人员。总之各种提高工作效益的方法,都要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停下来思考、总结、改变进而达到提高。
以上的这些工作习惯似乎都不难做到,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确实也不那么容易,究其原因不在乎以下几种可能性:
一、没有刻意学习和练习
我国的教育体制从来都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为目标,从小学时的素质教育到大学本科研究生的专业学习,都是以此为核心,缺少对心理成长、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的系统性的训练和培养。
我们最后一次被告知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很可能是在中小学。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需要提高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提升,而我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的教育系统却再也没有在这方面着意投入过。
二、对以考试为结果的学习工作模式产生抗拒情结
每个人从小经历过无数的考试,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每个莘莘学子都对考试这种形式深恶痛绝,因此有了不少大学生毕业前夕以烧书的形式来发泄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的不满。
考试,无疑是一种结果导向的行为设定,它贯穿了大多数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但正是因为这种模式的有效性,相当程度上造就了大多数人的有效学习。
结果导向本身没有错,围绕"考试"这个衡量结果的标尺,有很多可以优化和改进的方法,这里不展开论述。但却是因为对考试情结的阴影,大多数人对需要被考核、测评、检验、发表、演示等结果为导向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下意识的恐惧和抗拒,包括害怕失败、被比较、被责难等等负面情绪,进而转为追求一种不求结果的过程导向的舒适心态。
三、没有足够强大动力和目标
养成好的习惯获得成长原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需要走出舒适区,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树立自己认可的目标,进而产生动力。没有明确的吸引自己的目标,自然也就缺少动力认真地对待工作。
除了自我确立和寻找发展目标外,如何认同团队目标并将个人目标相结合,也是整体目标的重要部分。很多人都将一些公司和外界要求的目标直接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缺少认可度仅仅是简单执行,也没有把在团队平台上的目标转化为自己可以追随或者融合的个人目标,结果就是自己没有真正的目标。
四、缺乏充满好习惯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榜样
结果导向、计划控制、回顾总结,都是在工作中随处可见随时应用的习惯,如果能有一个较好的工作氛围,职场新人很快就可以榜样为参照对象,结合自己的特点培养成好的习惯。很多人的持续成长就是因为刚毕业时进入一个好公司,跟了一位好师傅,进而培养了一些受益终身的习惯,确实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好习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很难,也不难。清晰自己需要努力培养的习惯目标,了解现状产生的原因,马上开始行动,一定很快就会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