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对自己说这3句话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句话可以让人重新看到未来的希望,也可以让人顿时丧失生的欲望;

一句话可以创造看似不可能的奇迹,也可以熄灭生命的一切可能;

一句话可以带给人自信和源源不断的内在力量,也可以让人陷入黑洞,能量迅速流失;

一句话可以疗愈一个人的过往,让人更好地体验当下,也可以把人困在过去,一辈子无法解脱……

一生中,我们要听无数人对我们说的话,也许是犀利的批评,也许是耐心地劝解,这些语言影响着我们的信念,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限制性信念”,是指那些阻碍我们发挥潜能、获得成功快乐的想法和念头。

每当你萌生一个想法,想要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限制性信念就会出现,告诉你:你不行,你不够好,你做不到……

所有的信念都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限制性语言,当你对自己说这些限制性语言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会被无形的围栏困在牢笼里。

在《改变人生的谈话》中,资深心理学导师黄启团讲到三种我们最常对自己说的限制性语言。

一是无助型的语言。

无助的人最常见的内心对话是:“别人做得到,我做不到。”“别人那么厉害,我就是不行”“别人条件好,我肯定不行”……

在无助感支配下,人们会自认为自己不行,然后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真的不行,这样就可以放弃努力和尝试,把自己蜷缩起来,悲哀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在无助的心理下,人会把别人看得越来越高,把自己看得越来越低,更谈不上发展自己、突破自己。

我们之所以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语言,大多数是因为童年时,我们身边重要的人用他们“无助”式的语言,将这些病毒种在了我们的内心。

“别人家的孩子”是最明显的病毒语言。

“你看人家,学习那么好,又听话,你看你笨得不行。”

听多了“你不行”,我们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

第二种限制性语言是无望。

如果有人问你,你可能登上火星吗?

绝大部分人心里的答案是不可能,因为这不是个人努力就能做到的事,还需要科技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支持。

这种“不可能”的框架感,就是无望,它不仅出现在类似于“登上火星”这种对于客观上难度极大的事件上,也会出现在很多大多数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地方。

事实上,很多不可能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一种自我设限的框架。

第三种限制性语言是“无价值”。

所谓无价值,就是内在总有这样的对话:“我做得到,但我不值得拥有。”

我们会遇到无数种条件限制,也许是时代,也许是原生家庭,但是每一种环境中都有勇于突破的人,都有走出自己一番天地的人。

真正可怕的限制,是自我设限。

当你想到“我做不到”、“这不可能”、“我不值得”的时候,不妨在后面加上一个问号,“这是真的吗?”

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