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分享了黄金三点论,以及先说结论等话题。后台有人问我,有时候自己表达都不知道结论是什么?特别是有时候想写一篇文字,似乎有点内容,但是就是想不出主题。相信这篇文字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有想法,没思路——先散后聚
有时候我们听完一场讲座,阅读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或者对某个话题,自己心里很有感触,很想写一篇文字,但就是不知从何下手。
有时候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让我们发表一下看法,自己也有很多想法,但是表达出来的时候很乱,没有条理;有些人能一下子说出好了多,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然并卵,你如果仔细一看,重复的太多,一个观点来来回回说了很多遍。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技巧——先散后聚。这个方法我用了五六年,特别是在写作,以及即兴发言的时候更是经常用到。也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形成了我的一种思维习惯。方法很简单,分三步。
第一步,自由发散
先把你想要表达的点用关键词或简短的语句一个个罗列出来。
这就有点类似我们的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当你想要表达某一方面的内容时,你可以先将你要表达的内容自由地书写下来,一定要写下来,你的大脑内存有限,很难一下子同时处理好几个事。
举个栗子:今天你相亲认识了一个男生,回到家后,心里还是激动不已,闺蜜问你,今天那位男生怎么样呢?于是你眉飞色舞地说起来了:这位男生,长得挺高的,脑袋很聪明,逻辑思维强,对父母很好,每周都打电话回去,他还有一对大眼睛,很深邃,很有思想;很绅士……
上述的过程就是一个自由发散,没有过多评论,先不判定对错,只是先把自己想表达的罗列出来。
第二步:合并同类项。
当你把你所想表达的罗列出来以后,你会发现,很多其实是可以归纳在一起的。而且我们大脑天生就有很强的自动归类能力。比如小孩子在整理物品时,你不用教他,他都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验,一下这幅图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而上述那位女生对于相亲对象有很多的想法,一样可以将其进行归类:1.长相英俊:长得高,眼睛大。2.头脑聪明,逻辑性强,有思想。3.为人友好:孝顺,对父母很好,为人绅士。
第三步:用一句话概括。
当我们分类完后就会发现,概括就变得简单了,而且有些已经在无意识中进行了。
比如上述的案例,我们通过分类完后,发现这男生有三个特点:长相英俊,头脑聪明,为人友好。同时通过这三个特点还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这男孩是个优质男,赶紧hold住。
这个方法的应用还有很多,以后我们也将更进一步进行分享。
二,三句话让对方给你结论
当我有意识地关注结论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很痛苦,因为发现很多人讲话根本就不跟你说结论,甚至他们自己根本也不知道结论。更坑爹的是,有时候去听讲座,然后老师留下了十来分钟的提问时间,结果有个女孩很积极主动地站起来了,滔滔不绝地讲了5分钟,听者一头雾水,老师更是有点懵,这菇凉要问的问题是啥?有些老师比较“害羞”,不好意思打断。但是却浪费了一大群人的时间。而在我们的职场沟通中,有时候有人也会如此,讲了大半天,你还不知道对方要说啥,耐心也在一点点被磨灭了。在这里分享三个小技巧:
1.然后呢?
2.你要说的是?
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问对话“然后呢?”,会引导对方不得不不断地进行总结,从而可以逐步地挖掘出对方的沟通要点是什么。同时从情感上看,这也是一种积极倾听的方式,会让对方深切地感受到你的用心聆听。
3.对于自己,在沟通过程中,如果你的结论不够明确也需要进行自我对我,这样的对话方式可以帮助你逐步找到你所想要结论,从而让自己更为高效进行表达。
三,三个小技巧让你的结论变得简单且有吸引力
一个好的结论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就像是一篇优秀文章的标题一样,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养成一种从结论开始的仪式感
例如“我有事要跟你报告下”“我有事情要跟你商量下”“我有话要跟你商谈下”“我有个请求”“我有个问题需要您的帮忙”……,以这种报告,商量,商谈的节奏开始,会让听者迅速进入沟通状态,同时也会让自己迅速进入角色。
2.将对方能得到的好处作为结论传递
每个人在沟通的时候其实首先会想到的是,这跟我什么关系,对我有什么好处。而一旦他感受到自己能够得到好处的,也就更有兴趣和耐心听下去了。
比如,突然想跟上司请假,“最近太忙,上次休假还是在……”这样绕圈子的说话方式是会给沟通带来障碍的。
如果换成这种方式就更好了“我有事跟您说。(仪式感)我希望明天请三天假,下周要有的会议资料我会提前准备好。(解决上司怕请假带来的麻烦)
3.删除那些与对方无关的话题
如果话题与听者无关,那就会让听者感到不舒服,不安心。比如,在提出“希望请假三天“的请求后,你又继续说道:最近老家变化挺大的,正好侄女也考上大学了,顺便可以给她庆祝一下……”,或许上司会很有耐心地听你讲完,但他心里会有些不舒服,心想:呵呵,这跟我啥关系,我可没闲功夫听你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