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为了修电脑,折腾得头都大了。最后修好了电脑,却不小心把u盘和电脑里的资料全丢了。里面有我几年来的作业和收集的资料,那叫一个心疼。
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收集,不过是每做一个作业建一个文件夹,然后将所需的软件,资料以及作业的半成品和成品一股脑的全塞到这个文件夹里,以至于显得杂乱不堪。
虽然电脑又恢复到了全新的模样,整洁有序,但这样的“新”对于有强迫症的我来说,像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疙瘩,膈应。这些资料在平时似乎毫无存在感,几乎从来不会用到,就这样静悄悄地存在于电脑和u盘。可等到它们全都不在了以后,才发现好像被割掉了一块肉,心里那种似有非有的疼痛非常尴尬的闪烁。或许有些资料本身就无关痛痒,没了可以再查找,有些费尽心思和精力积累下的,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丢了好多东西,却没有那么深刻的感觉,因为我甚至回想不起来这么多东西里到底都有什么。这种失落就像壁虎断尾,刚开始的那一刻疼痛无比,可在一段时间之后长出新尾巴,就会忘了这种疼痛,只记得曾经在某一天丢了某些东西。
想起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断绝不需要的,舍弃没有用的,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做到断舍离,那么我所保存的资料都将是我最重要的,也就不会那么粗心地丢掉它们了。
扔不掉的就是不想扔的,有些东西虽然不需要,不适应,不舒服,可还是扔不掉,理由就是心里的执念,但实质上你已经不需要它们了。它们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复杂和混乱。
所以,有些东西,该丢的就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