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这个话题已经有些时日了,但还是拖得有点久。
春节期间因得了败血症住进了医院,住院后期,有一同学想让我谈谈对健康的新认识,因为我躺在床上的那些日子,真的也没少考虑这个问题,因此便爽快答应了。
我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很不错。首先至今没发现自己得什么慢性病,比如这年龄段盛发的三高(如今有种说法是四高,另有一高为血尿酸);还有不少同龄人患有的各种妇科病;还有什么肩周炎、颈椎炎、腰椎炎(腰椎间盘凸出);还有有些人常年患有神经性头痛、失眠(有专家把这类病视为三类糖尿病)等等,据我所知的病真的十分的繁多,而且均会在五十左右不断地体现出来。我亲眼目睹我的两个嫂子和一个堂妹身患的各种病痛,还有身边的很多同龄朋友,真的有不少不同程度地患有一两种慢性病。而我总觉得自己很健康,连伤风感冒也很少发生(当然这末必一定是好事),即便有,也会很快自愈,而且,坦白说,跟我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几十年的伴,身体状况似乎比我还好,我把我们的健康状况都归功于我们的饮食习惯。
然而不料自己突然病倒了。春节前,已经发烧五天不见好转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可怕的慢性病降临,我首先考虑的是:癌症。因为家里没体温计,我也不知道自己烧到几度,以为自己能扛下来的一定是低热,因此联想起当年父亲肺癌晚期时的症状,而且通过这些年所经历的事,以及自己所阅读过的那些关于癌症方面的书籍,感觉只有“癌症”,才是病前感觉没有太大的不对劲,而病至突然覆水难收的那种状况。当然我还有我十分乐观的认为,那就是我得的是:病毒性感冒。因此春节前后跟亲戚朋友聊的时候,总是往这方面想,而且总以为病毒性感冒的康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吃药应该问题不大,多喝点水就可以了。当然我这样想自有我的道理:因为我才体检不到一年呢。
这是我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时的胡思乱想,有些扯远了。
言归正传,还是谈一下我对健康的感受。然而作为普通人,我也不知道如何系统地谈对健康的认识,好在老同学给了我一连串的问题,不如用回答他的问题来谈一下自己对“健康”这两个字的肤浅认知。
一、你觉得类似的问题是不是一定不会再发生?
很遗憾,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经过这次病,我对败血症有些初步的了解,我认为,这种病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有同学听说我得了败血症,立马联想起抗战时期,白求恩大夫因手术不小心碰伤而得败血症不幸牺牲的事,我认为那是一件偶然事件;那同学同时想到小时候有同学因营养不良同样也得了败血症的事,而且还有同学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说:“你是不是饮食走上极端”,吃素不吃荤造成营养不良呢?由于营养不良而得败血症,这象是一种必然。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不是后者。如果说是后者,我家大厨也会去衙门喊冤,而且我认为即便素食,也可以做到营养全面,而且我还不是素食者。那么就是前者偶然事件了。而医生最后的诊断也是如此:细菌通过某种渠道进入体内,又可能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细菌在血液中不断繁殖,并在某个器官上生成脓肿。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自身的免疫功能不够强大,不能及时将细菌在进过入体内的瞬间将其杀死,这可能算是一种必然。我相信这种可能是偶然,又可能是必然的病因会有很多种,我真的无法肯定地说:以后一定不会再发生。
当然,尽管是偶然突发的病,也是有一定的预防措施的,比如增强体质,以达到强大自己的免疫功能,又比如加强自己饮食卫生和生理卫生意识,尽量减少细菌进入体内的可能性等等。
二、如何保证自己的健康不出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时候深感,等我们年过半百再来谈,真的有点太晚了。
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都没曾考虑过自己将来的健康会出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很少去关心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而等到年过五十,有些人甚至没到五十,突然间某些病悄无声息地降临,而此时医生告诉你:这病不能根治,只能用药物控制;或者是这病能根治,但治愈率很低。每当在这个时候,还有那么一些智商很高的人,以为这很正常,人,老了么,那能不生病?因此从来也不愿也不会去究其原因。就有那么一个同学,有一次告诉我,这几天肩周炎犯了,连脱衣服都感觉很因难,我问,为何会这样呢?然而我却被如此告知:“这很正常,很多人都会在这个年龄得这个病。” 还号称这是“五十肩”,我有些笑话自己如此孤陋寡闻了。这些年我不断阅读并向身边的朋友推荐阅读一些医学类及营养学类的书籍,有朋友都说我到了“几乎是苦口婆心的程度”,我想我自身的个例一定不能够让你相信我的一些观点,但是那些世界上最杰出的专家,用毕身的心血,通过各种科学试验以及无数临床经验得出的结论,你总该有些许相信吧。有些时候我还会对那些朋友说:不为自己,也为孩子读一读那些书吧。
当然,对于上了年纪的我们,或身体欠佳,或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良好的生活习惯依然十分重要,我坚信,那些良好的习惯能改善你原本可能不太健康的状态,同时可能让健康的你更加健康。当然有些习惯的养成,可能需要足够的毅力,有时候还需要说服家人和朋友共同努力,但我相信,有清醒头脑的人,都可以努力做到!
三、你末来将会怎么做,让自己的身体更好?
我始终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自己最好的临床保健医生,此话怎讲?
举个例子:就减肥和控制体重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拿自身做试验,是饮食的作用大,还是运动的作用更大?还是饮食加运动才更有效果?其实我认为一定因人而异。就我而言,饮食的作用一定比运动作用更大。我从三十岁时的130多斤到现在五十多岁的100斤,其间体重有很多次的反反复复,但我几乎都是依靠调整控制饮食来达到瘦身目的的,因为早些年我没有很好的规律运动,而这两年坚持运动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保证四肢及全身能继续灵活而已。还有由于人自身遗传基因的关系,同样的食物与运动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因些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这也是我自以为是的观点,并且在此观点下,我会不断努力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健康为主要目 的。相信很多人都在做同样的努力。
四、这次有耽误的问题,以后还会有吗?
会有。这回答一定让你们又感到很失望吧。
耽误治疗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被自己耽误,二是被医生耽误。这样的例子不用我找来列举,很多人都可能碰到过或听说过。
这次我虽说在家拖了两周,但我一到医院,就碰到了一个思路清晰并极其负责任的医生,他不但在第一时间就正确诊断出我的病,而且还及时地给我做了必要的血培养检测化验,但同时因为我的倔,在家发烧两周没吃一片消炎药,使得我的血培养报告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结论,一般血培养报告会在5到7天有结果,有些还出不了显阳结果,而我的报告第二天就出来了。后来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的主治大夫在听到我说“我没吃任何药”的时候,他几乎有些激动地说:“你现在还是一张白纸。” 这一切都给我的治疗赢得了时间,而我自己的那方面可笑的因素,也刚好歪打正着了。
有必要说一下住在我邻床的病友,她晚我一星期住院,我的主治大夫告诉我,我俩应该是同一种病,只是脓肿部位不同而已。但她第一次因发热来医院,门诊大夫在门诊部给她打了7天点滴,结果烧末退,家属再次送来医院,并要求住院,但医生说:住院没有必要。配了三天口服药,说再观察一下。第三次来医院,也是被我的主治大夫收入住院的,但此时估计靠血培养已经无法找到被感染的细菌种类了,而且在住院用药后,三天依然高烧不退,最后通过增强CT找到了病灶,肝部的脓肿已经6CM大,不得不做了穿刺引流手术。
因此,就“耽误”这个词,在当下我国医疗资源如此溃乏的状态下,真不好说。当然大家都可以持不同的意见。但我的主治大夫就这个问题,送给我两个字:运数。
五、你对生死怎么看?
我自以为自己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但我不希望自己现在死,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活着,而且是健康地活着。我始终坚持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与生命不只属于自己。就这种观点在这我也不想深谈,因为说出来连我自己都觉得象是冠冕堂皇的高谈阔论。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对健康与生命有所理解,而且不尽相同。
当然,躺在床上的那些日子,我会联想一些有关于死的问题。有一天,我就突然回想起曾级看过的一部法国片《爱》,然后就想:夫妻双方,先离开人世的那个人一定是相对幸福的那个,因此我想对自己、也对你说:能走到一起是一种缘分,能一起走到底的更是一种福分,因此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尽可能地互相搀扶着,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越远越好。
六、你认为人的努力,对健康或者对生死的影响有多大?
两个字:很大!
当然,这种努力一定要靠谱、要科学,不能盲目。
当你或者你的家人病了,努力寻医问药,是最起码的努力。这些年,我陪着家人经历了好几次癌症治疗过程,也读了不少癌症患者或者其家属所著的书,有这么一本书,书名为《刀尖上的舞者》,作者把自己长达九年与癌症抗争的经历,比喻成是在刀尖上跳舞,可想而知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说实话,作者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打动着我。(作者:马勇杰,笔名:杰人天相,上海交大博士。在人生三十到四十这个最美好岁月里,他跟癌症搏斗了近十年,但是在这十年里,他通过三次考试考上了博士,并获得了学位,并写下了两本书,《我与癌症这九年》和《刀尖上的舞者》。也许你会认为,他的癌症可能并不严重,那么就请你去找他一本书来一读。)
只要你稍加留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顺便多一句,如果有朋友(包括我自己)觉得:减肥、戒烟、戒酒、甚至是戒甜食等都十分困难的话,不妨读一本这样的书。
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精神的力量跟物质的力量相比,哪个力量更大?
这问题似乎有些敏感,我只能站在健康的角度略谈自己的观点。
就健康而言,精神的力量一定大过物质的力量。简单说:如果你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给你带来健康,那么从当下的科学角度看,无需太丰厚的物质条件,就可以轻松做到; 如果你认识到运动能让你强身健体,那么即便你买不起健身房的健身卡,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健身的目的。
只要你有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