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模样——致桂平人民医院肿瘤科医务人员

4月初开始我因乳房恶性肿瘤到桂平市人民医院治疗。一个多月来,我从肿瘤科医生和护士的身上,看到了天使的模样。

第一次走到肿瘤科医生办公室门口,我觉得门口里面是未知的畏途。我猜,很多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也和我一样的心情,走进这个门口时,忐忑不安、担忧焦虑。

走进门口,我的心却在瞬间获得安宁。

办公室里,几乎每个医生的旁边都坐着病患者,有的还有他们的家属,医生在详细地询问病情,或者结合检查报告谈治疗方案。有的患者表达有困难,医生很耐心地倾听;有的患者和家属一时不能理解治疗方案,医生会反复讲解,并转换为更通俗的说法;有的患者来自村镇,说着自家的“村话”,这个时候,医生也会切换成“村话”与患者交流。

医生的脸上并没有职业化的笑容,话语间没️有程式化的话术,而是流露出真诚关切;在这充满真诚的交流中,能清除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或者,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治疗方案。

就是这样的一种亲切温暖的氛围,让我的心瞬间安宁下来。

“送给你一个笑脸,希望每天都能看到你的笑脸!”

“一定要坚持哦!”

……

这是医生对我的鼓励。

医者仁心,除了专业水平,他们怀揣着一颗仁爱之心。言为心声,容为心镜。从一开始,他们就不仅是治疗者,更是患者心灵的慰藉者,陪伴着我们走过漫漫治疗路。

那一群按年龄该叫我阿姨、却整天“阿姐、阿姐”地叫得热乎的活泼的护士们,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慢慢地看到了她们的稳重。

那天晚上我是住院,隔壁床的阿姨有眩晕的症状,家属说在家照顾小孩没来陪护,也不请护工。当班小护士每隔一阵子就来一次病房,看阿姨要不要喝水,帮她倒;要不要上卫生间,扶她上……晚上这一层楼病房只有一个值班护士,要管几十个病号,这个时间段还有病人输液、服药,她还能兼顾帮家属照顾好阿姨,真不简单。

她们虽然叫我阿姐,但她们常常以阿姐的角色和口吻教我很多。比如,不要怕化疗掉头发,化疗后长出的头发一般比原先的漂亮;一定不要郁闷啊,很多人得乳腺病都跟情绪有关;自卑感、经济压力,会把人压垮,所以不要有啊……她们还会跟我说自己的父亲,说自己的孩子,然后得出人生感悟。

不住院的日子,我每天都回去换药。尽管她们大多数时候忙得飞起,但还是有人见缝插针地帮我换药。比如,她刚送完药,要坐下来写病案,她会说,先帮你换完再写。而另一个她,其实就到她交班下班的时间了,还帮我换完才回家。还有她、她、她……

我发自肺腑地说,你真好,你们真好!她吐了一下舌头说,人之初,性本善。

是的,就是这一份从内心深处释放出的善良,使她们能稳重地成为病患者的支柱、依靠。

以前,一直觉得“白衣天使”是个抽象的名词。这一个多月,“白衣天使”一点点地变得立体,我在桂平人民医院肿瘤科医务人员的身上,看到了天使的圣洁、美丽。他们用发自内心的仁爱善良,为患者驱散阴霾和绝望,给予勇气和力量。我的治疗之路还长,庆幸有你们一路相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