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走在书店里会随手拎起一本书?说不清的阅读感觉我要怎么告诉你?看了日本装帧设计师铃木成一的《装帧之美》,你将感受到,文学和动物一样,勾引读者要散发气味。
“这本书超棒!叫你回味无穷。”
“什么味啊?”
“就看完以后呢,很忧伤很想哭!说不清,你感受一下”
恩,“忧伤到想哭”,这说的是读者的最直接的阅读感受,尚不是这本书的味道。没关系,孔子当年在听韶乐时,也没说什么,就说了这音乐好到让他忘了肉是什么味,这也是读者感受。
书的味道是什么?又有谁说的清呢?阅读日本书籍装帧设计大师铃木成一的《装帧之美》的惊喜,是铃木成一对气氛感觉的辨识能力和语言设计。
铃木成一,平面设计师。1962年生,北海道人。毕业于筑波大学艺术系。1992年成立以平面设计为主的铃木成一设计工作室,从业超30年代表作品8000多本。1994年荣获讲谈社“出版文化奖之书籍设计奖”。村上隆称其“再也没有哪位装帧设计师像他一样,能让作者看到自己的书时,有种眼睛一亮的感觉。”
什么样的气味撩人?
铃木成一讲说,封面设计要营造出一本书独特的撩人气息,让读者第一眼就被吸引。
那么,什么的气味最撩人呢?《动物世界》从小教育我们那当然是用来撩妹撩汉的费洛蒙咯。也就是说,是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投入最有感觉、若有似无地好像领悟到了什么的时候,文字在这一刻所呈现的气味,也就是铃木成一所说的【可以撩人的气息氛围】。
“为了表现周围的人和事物读这座房子的抵触和排斥,我刻意使书名缺掉一角,仿佛连它都在厌恶这房子,视它为一种妨碍。也可以说,这种设计呈现出一种顽固的偏执感。无论是照片或书名,原本看似十分常见且平凡的元素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竟令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怪异感,脑中不由“咦”地冒出问号来。而这种无法释然的困惑感和大家平时最惧怕的不安定感,正是我想要追求和营造的感觉。”
A:①厌恶这房子的偏执感 ①令人产生了一种怪异感 ①困惑感和不安定感
B:①顽固的偏执感 ①莫名的怪异感,脑中不由“咦”地冒出问号来 ①无法释然的困惑感和大家平时最惧怕的不安定感
当这么拆分开以后,可以发现A组是我们更多见的语言,本来有第一感觉很真实难得了。再看B组,这些偏执、怪异、困惑和不安定感都与“你”有关,让“你”产生无法释然的、大家惧怕的、莫名的各种未完成状态的互动感受。这就好像,我们多容易在某一瞬间,勾连上一个人的心情、喜欢上一个人,然后参与他/她的人生关心他/她,一起玩。
这样,这个气息氛围就与风格、感觉区分开了。风格是你觉得她美她美在哪,感觉是你喜欢她她让你很开心,气息是你喜欢她她怎么愉悦你。
风格是谈论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常常谈论的标签,也是有文学传统的。从我们所熟知的“刚”、“柔”两分法,比如宋代婉约和豪迈,再往前数有南朝刘勰的8分法、晚唐司空图的24分法,这些风格术语部分可以白话口语化一下,部分也很经典好用,一直到今天都随处可见,比如你常说的“骨骼清奇”和“飘逸秀发”,都是24种之一。
刘勰8分法: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清靡。
司空图24分法: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朝诣、飘逸、旷达、流动。
这些风格形成系统的网格尺,只要拿着这网格尺,给某篇语言技术、象征物、人物性格等等分别做做定位再举举例,一些好像很高级的短评就长这样。但问题是,这种安利不容易吃出甜味来,用得好还需要小伙伴有一定的专业积累。
最好再烟雾缭绕一点
“男主后来整个人都阴郁了,超心疼的。”
“哪种阴郁啊?斯内普?还是骚年寒?”
一部好作品被冠以风格,漂亮而已、不见魅力。而且风格推介不深入浅出又新鲜的话,显得像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别人未必认同、还霸占话语权拒人千里外。而且既然三言两语下了断,深浅一目了然,还试了干嘛呢。
那讲气氛就撩人不手软嘛?难讲,铃木成一描述气氛时貌似也不简单。比如反复换着法儿地描述同一种氛围、但就不讲清楚。比如吉田修一Yoshida Shuichi的《向阳之地》(ひなた)(光文社2004年1月)
我试图将书名“向阳之地”原先具有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明亮印象改为某种令人感到意外不解和相对陌生的形式,并予以呈现。观者会疑惑地说:“这是什么啊?“摄影家安村崇有部作品集名为《日常况味》,用及其冷静疏离、不动声色的镜头对准了博多娃娃、厨房、电器等司空见惯的物品。他那种置身物外、对日常事务冷眼旁观的摄影角度,和手头这部小说所辩答的 意境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我拿来他的作品加以利用。在书名处理上,我采用了一种充满机械感、冰冷感的字体。
铃木成一提及的安村崇《日常况味》,戳链接可以看到摄影集。
这段是真乱,提取一下
①某种令人感到意外不解和相对陌生的形式,观者会疑惑地说:“这是什么啊?“
②置身物外、对日常事务冷眼旁观的摄影角度:冷静疏离、不动声色的镜头对准了博多娃娃、厨房、电器等司空见惯的物品
③充满机械感、冰冷感的字体
再提取一下:
对日常事务的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观者感到意外不解、相对陌生,疑惑地说:“这是什么啊?”
这是什么啊。
据说,是在一个叫日向的地方,一对情侣和一对夫妇的同居生活。四个人在生活中各有烦忧、即便住在一间公寓,却好像彼此都过着独居生活。
原来如此。
再回头看这些表达类似氛围的形容词:意外不解和相对陌生的,冷静疏离、不动声色的,置身物外、冷眼旁观的,机械感、冰冷感的
这不就是我们熟知的“淡漠”和“隔阂”或者“疏离”么,怎么啰啰嗦嗦、不明所以反而稍微有了点吸引力?
淡漠隔阂这些词现如今已经太老生常谈了,这个词的内涵不用深思就可以直接脑补:饭桌上玩手机被长辈训斥、路边老人受伤熟视无睹、父子各执己见争吵不已等等,夫妻同床异梦旧爱重逢等等。这样的词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不需要你我再来参与。我读了也就是这样啊,“隔阂”嘛,这小子太不应该了、我们的社会怎么办!!唉我好无奈好想回到当年和闰土一起捉猹的月光下。
但是上面那些模模糊糊、似明非明的描述,似乎却吸引读者去稍稍搞个明白,至少我百度一下。当当!这样你不就看这本书了嘛
是的,如果推介语太过清晰,这本书就自我封闭、拒绝读者,和回答是的没有来结束对话不会撩妹是一回事。但是如果烟雾缭绕、若隐若现,就会勾引读者一探究竟了。设计互动、给读者留下创造空间、分享自己的解读,这样的阅读才有意思。
熟悉事物的新气息
隔一层日语,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还谈不上语言艺术,但铃木成一独到的直觉和联想,让读者觉得“我怎么没想到”“我要是有空多想一下也能设计出来”,大概是他成为设计大师的秘诀吧。比如说,说到民间工匠、手艺人,可能想到的是最近各媒体一直在炒的“匠人精神”,比如独一无二handmade,或者意境典雅有格调,或者是吉祥如意合家欢。
铃木成一在《伊势丹人》的封面设计中,称民间工匠和手艺人的气质“颇有人情味而却略显俗气的”。当大家都在怀念老民俗的时候,还真的有点忘记了它本来是俗生活的、或者干脆说俗气的。然后呢,铃木成一用这种老民俗的俗气,来形容伊势丹百货的员工。他认为,这家商场虽然“由众多形形色色的品牌”、“给人酷炫、华丽的印象”,但是这里的员工十分辛苦,总在绞尽脑汁拼命琢磨点子和创意——该如何布置楼层,又该用什么手段抓住顾客的心等等,基于这种“迎合”心态,铃木成一用这种老民俗的气质来撩读者。
这么看,我们自己的创造力倒是被熟悉的东西、别人的标签给埋没了。
手机贴满水钻和blingbling的珠串饰物? 好看的是公主Crystal心,难看的?嗯我不敢说。铃木成一觉得这种饰品元素很“善良”,用来做一部描写30岁上下白领女性日常生活的短篇小说的封面(朝仓佳澄《你若不享受,那就没意义》,幻冬舍,2008年11月)对哦,“善良的珠串”不就是傻白甜么。
“哎呦喂!”“哎呦喂是什么?”“哎呦喂就是哎呦喂啊。”
“哎呦喂具有那种不淡定、无法按捺、不吐不快的爆发感!“他在矢作俊彦《哎哟喂!》(上册,新潮社,1997年11月)的封面上用左手反写加强这种感觉,并且搭配了一个虚构的日本徽章,在日式感觉之中糅杂着共产主义元素。
“哎哟,这是什么?我去找找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