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唐至德二年,九月的天空,秋风萧瑟,雁声悲鸣。
长安近郊,香积寺旁,大唐的十五万军队正集结在这绵延山岭中,准备着一场旷世的交锋。
他们等的,是长安城内的叛军。一年前,安禄山突然发动叛乱,北境烽烟四起,山河失色。其子安庆绪现如今已占据长安,大唐军队这次前来平叛。
至于为何将战场选在这里,说起来有些意思。
当获悉朝廷大军不日要来长安平叛时,叛军这边竟然宣称:他们随时恭候决战,定让唐军有来无回,决战地点可任由唐军挑。
叛军看似骄横跋扈,可也不是无的放矢。
之前双方的交锋,他们已连赢数场,数月内迅速夺取两京,把老皇帝吓得仓皇出逃。就连昔日赫赫有名的帝国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都一一在他们手里落败,他们实在看不出朝廷还有什么厉害人物。
所以一听到唐军想来决战,他们求之不得,正想借这一战彻底摧毁唐军的抵抗意志。
反观唐军这边,情况则不太乐观。军队人数虽然比叛军多,却只是一支战前临时拼凑而成的联军,具体战力有待考验。唐军以郭子仪的朔方军为主力,加上从西域调来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精锐以及其他地区部分军队,还有皇上为此役特意借来的多国联军。
午时未到,唐军这边早已完成集结,各大军团依托有利地势,摆好阵列。
但见枪戟如林,盾甲森森,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味。
一位身高七尺、威风凛凛的将军,全身披挂明晃晃的白色铠甲,正站在一处山岗上,凝神眺望着长安方向。
他,正是此役唐军前军主将、被世人称为“神通大将”的李嗣业,也是此前安西都护府第一陌刀将。
视野之处,尚未见叛军影子,不过李嗣业知道,他们肯定会来。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李嗣业在心里对自己说。
想到敌军早前曾疯狂叫嚣此役必胜,李嗣业不由得心里一紧,自己这方呢?
这一战,只能说是一场豪赌。他与郭帅其实都没必胜把握。
战前,就有谋士向圣上进言,鉴于目前绝对实力不足以围歼叛军主力,不建议在长安与叛军硬碰硬,最好先向叛军后方范阳进军,毁其老巢,断其退路。待勤王的各方兵马进一步聚集,实力足够强后再围困长安,决一胜负。
可圣上有他的考虑,他认为,叛军都已称帝了,还占据国都,如果不打掉叛军的嚣张气焰,往后更难聚集天下兵马为朝廷而战。若朝廷的王师还畏敌避战,岂不让天下耻笑,让大家对朝廷失去信心。
就这样,他们将帅是被逼着来打这一战。这是一场天下人都盯着看结果的战役,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大唐的江山,更岌岌可危了。
说起来,皇家的事也是复杂,就在去年,原太子自行登基为皇,将西逃途中的老爹糊里糊涂变成了太上皇。
也许,新皇需要一场大胜来为自己立威,以赢得老爹的理解和天下军民的信服。所以他把家底拼凑出来,还向几个外族借了兵,任自家儿子为三军统帅,郭子仪为副帅,誓要打赢这一战。
郭帅此前还安慰过他,拍着他肩膀说:“嗣业啊,你别想那么多,这是圣上的权谋之术,皇家有皇家的谋划,不只是从军事上去考量。”
李嗣业不喜欢这些所谓的权术,他是个将军,只想带兵把仗打好,不想牵扯那么多战场以外的东西。
他不禁想到了他跟随多年、曾坐镇安西都护府的高、封二帅,以及国人敬仰的老帅哥舒翰,都是这些所谓权术之下的牺牲品。
叛乱初起时,北境诸城,乱作一团。一般的守城军队,根本不是安禄山那些常年征战的精锐铁骑之对手,只能节节败退。
战事不利,原先在长安闲居的高、封二帅被调去御敌,二帅考虑当时临时集结的军队,战力不足以抵御叛军,洛阳、陕郡也无险可守,便率兵退守潼关。想据天险拦住叛军进长安的脚步,以赢得时间调集各方军队前来围歼叛军。
这本是一步妙棋,可恨那与高帅素来不和的监军鱼朝恩,回朝诋毁二帅,说他们“畏敌避战、动摇军心、弃地百里”等,老皇帝竟然全信了,令鱼朝恩奉旨前去潼关处置。
可怜征战一生、为国建功无数的高、封二帅,没死在杀敌的战场,却被鱼朝恩冷血地杀害了。
老帅哥舒翰的情形也差不多,高、封二帅被杀后,潼关聚集了各地前来勤王的二十万兵马,却无人敢挂帅。朝廷只得把年事已高、因中风而告假养病的他硬推出来,前去潼关掌帅。
本来借潼关天险和老帅的谋略,是可以拦住叛军脚步的,长安也可确保无忧。可惜又是那可恶的所谓权术,一切都改变了。
朝野传闻,贵妃那个混账哥哥,整天蛊惑着圣上,说哥舒翰包藏祸心,趁乱在潼关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明明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却只守关不出战。
就这样,朝廷一个月内,下了十数道金牌旨意到潼关,令哥舒翰出战歼敌。
最终,哥舒翰被逼带兵出潼关决战,结果二十万联军,反被十万叛军铁骑蹂躏,唐军大败,老帅哥舒翰更是屈辱被俘。这位之前堪称经百战百胜的功勋老帅,晚年竟落得如此一个悲凉下场。
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当初的老皇帝、现今的太上皇,携贵妃惊慌出逃。曾经威镇四方的大唐朝廷,就这样沦为了世人的笑柄。
这就是所谓的皇家权术么?李嗣业宁愿永远不要有这些权术。
2
虽然此次是被逼出战,倒也算天佑大唐,数月前,贼首安禄山被他的部下砍了脑袋,他儿子取而代之当上叛军头目了。
曾经的主帅没了,敌军的士气,希望会有点动荡吧。李嗣业在心里想着。
另外,虽说是被逼着打的一仗,郭帅还是尽最大努力做了准备。他们将主战场选在这长安城郊外的山麓之间。
这里地形起伏多变,又有河道阻隔,不利于敌方骑兵大范围聚集冲锋,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其战斗力。
当然,只是有限地削弱一些,可能骄傲的敌军,根本不会考虑这一丁点影响。
在他们叛军心里,早就盼着朝廷的军队过来送人头吧。
想着想着,李嗣业再把目光放回到战场前。
前哨来报,十里之外已发现敌军,行军阵容整齐,约有十万之众。
终于来了!李嗣业握紧了下手中的拳头。
之前的几场平叛战役,朝廷确实是败得太惨。可是,这次有了他李嗣业,会让叛军如愿么?
大唐一定要赢啊,若失败,就什么都没有了。李嗣业在心里对自己说。
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从军经历。
他本乃京兆高陵人士,自幼习武,力气比常人大数倍。
天宝初年,他被招募至安西军伍中,恰逢朝廷正式组建陌刀军。
此刀不同于以往军中战刀,是大唐专为克制外族骑兵而打造的,传闻采用特殊材料炼制,异常珍贵。刀全长七尺,重十五斤以上,刀锋锐利,双面开刃。
能使用此刀的士兵,需经层层选拔,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体力上,需能持刀砍劈一千次而不力竭;意志上,要能面对敌方骑兵迎头冲杀而无所畏惧。
他当时一看到这陌刀,就爱不释手,立马报名加入陌刀队。
而他的身材和力量,也似乎专为使用此刀而生。战斗中,他大刀一砍,能把敌人连人带马砍成两截,神勇无比。所以,拿着陌刀的他,如鱼得水,很快就在战场上闪耀锋芒。
不久,他就荣升为陌刀队头,后来更是晋升为陌刀将。
有了陌刀队的大唐,战场上是如虎添翼,曾经那些人高马大的西域骑兵,再也不能横行无忌了。
他们,是大唐最锐的刀锋。守阵时,稳如泰山,能顶住敌人的迅猛冲锋;前进时,如墙而进,所过之处,人马俱碎。
巅峰时期,安西都护府陌刀军有近万人。虽然高帅在西域时,整个都护府也就五万兵马,可是放眼西域大小数十国,谁敢轻试其锋?他们随便出动一两万人,就能轻松灭掉那儿的一个小国。
他还记得,他们的最高光时刻。那一年,他追随高帅,以两万都护府军队,加上就近征调的一万各藩属国士兵,离开都护府向西远征,在怛罗斯城,遇上了西方大食帝国的十五万军队。可他们毫无惧意,与之激战数日而不败。
那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兵力碰撞的经典一战,最后由于一部落盟军临阵倒戈突然叛变,才导致唐军惨败而不得不撤退。撤退那时,就是他率陌刀队断的后。
那次虽说是打了败仗,实际上大唐国威不损,唐军以少战多的强悍战力,也让大食人举国震惊。第二年他们便派使者入朝,与大唐交好,此后双方再无战事。
可是,这看起来不算坏的事,高、封二帅还是被某些人参奏弹劾,后来接诏令回长安,名说述职,实为闲居了。
想来,又是因为那些折腾人的所谓权术吧,李嗣业心里苦笑。
他只知道,自那以后,他们安西都护府,乃至整个大唐帝国,都在走下坡路了。
二帅从都护府走后,犹如撤走了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西域各大小势力暗潮涌动、争斗纷起。
他们都护府忙于连番征战,却是镇压得越来越吃力了。
再后来,安禄山这个靠巧言令色蒙蔽圣上的家伙,在拿到了三镇节度使实权后,野心毕露,瞄准大唐帝国外强中干的空子,起兵叛乱。
帝国内部的人都知道,大唐的强盛,是对外的。大唐实行精兵制,国家最强的战力,都摆在了外围,也就是边境上的军队。就这些军队,数量还不多,但他们都制约着数倍于己的强敌。
因此,边军不能随便调走,更不可能全部撤走。一撤,边境必乱。
边军常年征战或操练,可以说每个士兵都是以一敌十的好手。与之相对,国内一般地区的军队,装备和操练都跟不上。
只能说,安禄山这家伙眼光够毒,算准了朝廷内部兵马战力不如他,而外围边军受诸多制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调回,所以他敢于起兵造反并直攻长安。
安禄山确实也有他的资本,大唐总共才十节度使,三镇归他,本应该防守北方外敌的帝国精锐铁骑,都在叛军手中。
这当中,包括安禄山当年收服契丹时,在同罗和奚的勇士中优中选优,精挑了八千人,组建成全副武装的重装骑兵“曳落河”,一般的骑兵根本不是其对手。
所以叛乱初起时,中原内根本没有一支能与叛军同等战力的抵抗力量。接连几场战役,都是朝廷这边惨败,从而让叛军气焰越来越嚣张。
3
哎,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别理那么多,想想怎么打好今天这一仗吧。李嗣业对自己说。
“将军,郭元帅来了。”身边的士兵跟他说道。
郭子仪走近他说道:“嗣业啊,敌人离我们原来越近了,这仗,马上就要开打,我特意过来看一下,你们前军是御敌的重中之重,今日之战,不容有失啊。”
“元帅放心,嗣业已做好血洒沙场的准备!”
“你啊,说话总是这么耿直,难怪两代皇帝都喜欢你。别想太多,你我都久经沙场,什么样的场面没经历过?记住,一定要争取胜利。你的陌刀队,将是我们大唐最锐的刀锋!”
“是!大唐必胜!”
郭子仪别过李嗣业,往其他地方巡查去了。
李嗣业心中还是一阵激荡,是的,大唐一定要胜利!
大唐组建了陌刀队以来,荣光万丈,何等威风。今日,不允许这荣光受损。
此役,他作为一名两代皇帝皆认可的最强陌刀将,要用一场胜利,向世人宣告:他的陌刀队,依旧是大唐战无不胜的陌刀队;他们的陌刀,依旧是大唐最锐的刀锋。
不管叛军如何强大,今日,他将用胜利来捍卫自己的荣誉,为冤死的高、封二帅报仇,为老帅哥舒翰雪耻。
“报!敌人先锋距我军仅五里!”探马又报。
李嗣业亲自巡查了一轮前军的阵列布置,确认无误后,再回到指挥所在的山坡站着,目光依旧紧紧地盯着叛军前来的方向。
心里在呼喊着:“来吧,放马过来吧。”西域那些嚣张跋扈的外族铁骑,都已臣服在他们刀下;今日这些叛军,也同样会臣服在他们刀下。
“报!敌人先锋距我军仅剩三里!敌人已减缓行军速度,正在部署军列,似要准备进攻。”探马再报。
李嗣业下令前军所有人准备迎战。
敌人前军越来越近,大家都看得见对方的猎猎旌旗,旷世大战,一触即发。
虽然敌军就在眼皮底下集结,可郭帅也没有派兵去突袭。
李嗣业知道,其实突袭也没用,也许还是敌人故布疑阵诱他们上钩。
这是一场内战。大家所用的兵法谋略几乎不相上下,稍一出招,对方很容易便能洞察意图,随意骚扰,只是徒增笑话。
午时伊始,按捺不及的叛军率先发起了冲锋,敌将李归仁率其麾下精锐骑兵前来挑战。
但见数千精锐铁骑,训练有素地原地起步,加速,达到冲锋速度后,如旋风般向唐军阵营压来。
同样训练有素的唐军,方阵最前沿,盾牌兵竭力用身体顶着巨盾,长枪兵牢牢地用手撑着长枪,抵挡着敌方骑兵的冲锋,前排有人倒下,后排马上有人顶上来,坚守着阵列。
后续第二方阵的弓箭手,早已按着节奏拉弓劲射,一阵阵密集的箭雨,向叛军的骑兵落去。
很快,叛军骑兵不断有人中箭落马,而大唐的军阵,还是稳稳地拦住了敌军的冲锋。
眼看骑兵损失越来越大,敌军主将下令退兵。
趁你病,要你命,敌人撤退时,就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机。战机稍纵即逝,郭子仪马上令一支唐军骑兵追杀过去。
战士们奋勇追敌,成百上千的叛军骑兵在逃跑中被砍杀落马。
大唐骑兵追杀得正欢,眼看快要接近敌营了。突然,从敌营两翼冲出两支骑兵,向唐军快速掩杀过来,正是敌将安守忠麾下的王牌铁骑。
这些冲杀过来的骑兵,比刚才打先锋的骑兵更凶猛,数量也更多。
唐军的骑兵,一半是各地军队组凑的,战力上,跟叛军那些曾征战四方的铁骑存在差距。
这差距,到了战场上面对面时,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很快,唐军骑兵损失惨重,只能掉头撤退。
叛军哪能让唐军轻易撤退,马上紧贴着追上来,他们的马,跑得比唐军的更快。有一些叛军,竟然比撤退的唐军还更快地冲到阵前。
更可怕的,敌方也是久经战场的战将,看到这天赐良机,早已指挥前军全军压上,两方军队就要从开始的隔空挑战变成了面对面厮杀。
唐军前军顿时一阵慌乱,心里惊呼:“仗怎么打成这样了!”
这已不是简单的攻防战,因为,敌军是和己方溃逃的骑兵,一起冲过来的。
战场上,最怕就是这种敌我难分的混战。很快,前面的队形被冲乱了。
郭子仪大惊失色,如此场景,如果被叛军冲乱前军阵营,他们中军也将毫无办法,以敌方的彪悍战力,他们这十五万联军,将会又如之前战役那样惨遭屠杀,一败涂地。
“速令前军主将李嗣业稳住阵型,必须挡住敌军的冲锋!”郭子仪发出了一道紧急军令。
这是让他自己都心慌的军令。能挡住么?他心里只能祈祷李嗣业能创造奇迹了。
乱军中,李嗣业的心更急。无数次的战斗经验告诉他,如果不挡住这波冲锋,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他对郭子仪的传令兵说:“转告郭帅,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而冀其一生。”
说完,他一把把自己的战袍撕开,往地上一扔,拿起陌刀,大喝一声:“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随即冲向敌军先锋。
身后无数的陌刀手也紧跟着他,往冲在最前面的敌方骑兵杀去。
战斗中,但见李嗣业赤裸上身,如天神般出现在敌人面前,双手握刀,连番猛砍,不多时,已被他砍落了十几个骑兵。
鲜血溅染上了他的胸膛、他的手臂、他的头盔,那把三尺长的陌刀刀锋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
在他附近,数十个身经百战的陌刀手,也如一根根铁桩,稳稳地立在阵地中,挡住了敌军先头部队的冲锋。
地上,人马碎裂,血流成河。
一阵悲索的秋风吹扫而过,片片黄叶随风飘荡,最终跌落在血泊之中,土黄的树叶立马沾上了殷红的鲜血。
战场似乎陷入了刹那间的沉寂,冲在前面的敌军都愣住了,这么凶猛,到底是人,还是神?
陌刀队,果然还是战阵的中流砥柱。
随着叛军的冲锋速度缓了下来,李嗣业身后,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陌刀队,也集结成了战斗队形。
狭路相逢勇者胜,李嗣业知道,在这个两军面对面接触的时刻,也是他陌刀队最适合冲杀的时刻。
“陌刀队听令,跟着我,杀!”
“杀!杀!杀!”五千陌刀手,举起明晃晃的陌刀,按着训练的节奏,整齐划一地向敌军一步步推进。
这是大唐最锐的刀锋!
随着陌刀队的推进,形势终于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逆转。
陌刀队就如同一辆无坚不摧的超级战车,所过之处,敌人纷纷倒地。
敌方也深知陌刀队厉害,抽调最精锐战力来拦截陌刀队。
战斗渐渐进入白热化,双方都有很大损伤。
这个时候,什么谋略都派不上用场了,双方前军几乎就是挤在一起面对面厮杀。
谁也不敢退,也退不得。比的,就是看哪一方斗志更盛、哪一方士兵先放弃了。
战斗了一个多时辰,大家的损失差不多,叛军依旧负隅顽抗。
4
战斗中的李嗣业,一边杀敌,一边观察着两军形势。
他知道,此时此刻,绝对不能先放弃,坚持下去,胜利就是他们的,因为他们总兵力比叛军多。
可他也知道,唐军的单兵素质,是比不上叛军的,也只有依靠数量取胜。
而能决定战场走势的,还得看他们陌刀队了。
陌刀队多砍几个敌人,己方士兵就会少几个威胁。
可他也明白,他们陌刀战士,也不是万能的,也会累,也会死。
他的陌刀队,已经在敌人前军中,砍杀了好几个来回了。自己这边,也倒下来一千多个兄弟。
这刀又重又长,极耗体力,往常最久的战役,基本也是坚持两个时辰就得歇息了。
可现今的战场形势,哪有歇息的可能?
他心里拿定了主意,让传令兵向郭帅传讯,“陌刀队此役将拼尽一切,望郭帅莫要保留,一定要争取胜利。”
听到李嗣业的传讯,郭子仪心里一痛,爱将这是已做了最坏打算啊。于是他也紧张地着手部署了。
李嗣业所说的莫要保留,其实就是指圣上此役专门借来他国军队,其中以回鹘的骑兵实力最强,堪称草原霸主。
可正因如此,回鹘那边是趁机漫天要价,为此,圣上许诺了诸多好处,签下了协议。其中一条,据说是“破长安后,大唐只要城池,其余归回鹘。”
“只要城池”,那是何等屈辱的协议。等于说只要打败叛军,城中一切,包括财宝、物资、女人等,叛军想要的就拿啊。可为了增加取胜可能,圣上也准了。
饶是这样,回鹘还规定一条,他们的士兵,不会为大唐白白送命,只有看到胜利的契机,才会全力出手帮助。这不明摆着是捡大唐的便宜吗?
郭子仪顾不上那么多了,就算再屈辱,也要想办法把他们用上,此战,不能输啊。
这边,向传令兵交代完后,李嗣业对着手下众军士说:“兄弟们,叛乱之后,国破家残,我们穿着这盔甲,拿着这陌刀,世人称我们是大唐最锐的刀锋,我们要对得起这份荣誉。今天不砍尽敌人,我们誓不收手。现在,跟着我,向敌人中军主帅杀去,誓把敌帅首级砍下来。杀啊!”
“杀!杀!杀!”士兵们高声大喊,一条陌刀长龙,向敌军主帅所在地方杀去。
三千多人的陌刀队,依旧气势如虹。
战场上的其他唐军,随着这股气势,斗志为之一震。跟着大喊起来,向着敌人杀去。
李嗣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继续大喊:“陌刀队,杀敌帅!”
“杀敌帅!杀敌帅!杀敌帅!”三千人同时大喝,雄浑的声音响彻整个战场。
陌刀队全军个个兴奋地喊着,砍着,向敌人中军杀去。他们忘记了疲惫,眼里迸发着亮光,双手充满着力量。
与此同时,不甘心的叛军,动用了原先潜伏在侧翼的精锐铁骑,想迂回包抄,偷袭大唐后军。这一招,他们曾屡试不爽,当初哥舒翰也是因此吃了大亏。
可大唐这边,探马早已将一切变化报给郭子仪。
“不怕,等着他们来。”郭子仪淡定地说。心里却在想,正好拿这个说服回鹘人出马杀敌。因为,回鹘骑兵就部署在大唐中军后面,他们可以机动迎敌。
敌人到面前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战。战场上,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叛军骑兵迂回偷袭,以为又可以像之前的战斗那样,打乱大唐后军,从而取胜。
可当双方骑兵打照面时,叛军别提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了。天啊!怎么会有“草原霸主”回鹘骑兵在这?
回鹘军队马匹比他们高大,人员也比他们凶猛,不到几个回合,叛军惊慌地顺原路溃逃。
回鹘骑兵杀得兴起,紧贴追击。趁势冲入敌方后军,敌营一阵骚乱。
这一次,叛军再没有什么亮眼的后招了。
一前一后的两股强悍力量,制造着不小的动荡。敌方阵营开始乱了。
郭子仪马上指挥中军紧贴压上,这场世人瞩目的大决战,全面展开了。
双方的士兵,疯狂地厮杀在一起。
战斗,又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每一秒钟,都有人倒下。
数不清的人倒了下去。
数不清的马站不起来。
香积寺战场,就像一架超大的绞肉机,绞碎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李嗣业不知道杀了多久,他和他的陌刀队都杀疯了。
他们一路往中军敌帅冲去,敌帅移动,他们也追着移动。一波波的敌军挡了上来,被他们一波波地砍倒。可是,敌人太多了,怎么杀也杀不完。
当如血的残阳落在山尖,通红的霞光映照在战场上时,损失过半的敌军终于撑不住了。
他们敢造反,并不等于个个不要命。
他们和朝廷军队也交手过数次,可没有一次,打得这么残酷,伤亡这么惨。
也许之前的胜利太容易了,他们低估了这一次大唐军队的战斗意志。
或者说,他们最不应低估的是陌刀队,毕竟,这刀锋一直来只面对外敌,从没在国土上对自己的同胞亮刀过。
可惜,他们做了叛军,也亲自尝试了被这大唐刀锋砍杀的滋味。
他们输了。
叛军扔下数万尸体,无奈退入长安。
唐军阵营发出胜利的欢笑。
李嗣业想笑,可他已没有力气了。近四个时辰的砍杀,强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场战役,已抽干他们每一个陌刀队队员的潜力。
他的陌刀队,只剩下大约一千人了。太多的士兵,永远躺在了这里,再也站不起来。
不止他的陌刀队,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以及其他边军的精锐,此役都丧失过半。
不敢想象,没有了精锐战士的西域,今后命运如何?缺少了制霸四方的强悍边军,帝国今后的命运如何?
这是本不应该发生的战斗,双方都是帝国培养多年的精锐。
那么多人没死在征服外敌的战场,却倒在国都附近的山麓,鲜血染遍山野,尸体塞满沟壑。
可悲!可叹!
想着陌刀队曾经的荣光,李嗣业心里一酸:他们,还有以后吗?
这一仗,怕是大唐陌刀最后的荣光了。
(后记:两年后,邺城战役中,李嗣业被流矢击中,虽经医治,后惜因伤口喷血而不幸身亡,一代陌刀将就此凋落。而大唐陌刀,因其材料珍贵,唐律规定:任何人不准将陌刀殉葬。故此,千余年后,当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想一睹陌刀的风采,却难如愿。世间并无陌刀实物留存,连准确的图片都没一张,多年来,神州大地,也从未闻过哪里有陌刀出土。神奇的大唐陌刀,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