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五年来,听了无数堂公开课、示范课,可是从没想过怎么评课,只是轻描淡写地罗列几条优点与建议,从没有深入地去品课、悟课。最近拜读了《听王崧舟老师评课》,深深为王老师的“至真、至情”所感动。
“评课就是评自己。”我们评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只有自己对教学理念高度掌握,对文本有独到解读,这样才能评好别人的课。评课不仅仅是评课堂的得失,还要多反思,多总结,这样才能通过评课这面镜子来关照自己的教学策略。
在王老师真诚地引导下,我追觅着肖绍国老师《月迹》中亦诗亦禅的心迹,徘徊在彭才华老师《凡卡》中“反复”情深,走过邹清老师一唱三叹式的《秋天的思念》,仰观汪秀梅老师大美不言的《鸟的天堂》。在评课中我看到了上课老师的匠心独具,也读出了作者的智慧大气,还读出来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当然,也读出了自己的匮乏与浅薄!
王老师认为语文课得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三种味道,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该给学生教些什么;第二层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有趣味、重熏陶、存人本;第三层表现了语文课的品味追求。这三味就是我教学路的毕生追求。
王老师还提醒我们评课除了要评“教”还要评“学”。一评“学的起点”,再评“学的过程”,再评“学的效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就是王老师在评课中呈现的自己,一位谦和宽厚、孜孜不倦的师者,更是一位渊博睿智、笃行求实的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