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 | 从此成为一个懂财务的人
财务报表就是地球上所有公司对内和对外沟通的通用语言。表征:呈现公司经营活动
财务报表反映了公司经营的状况,反映了公司战略的意图,反映了公司价值的未来。同时,它也隐藏了公司所有的雄心和企图,隐藏着所有的理念和选择,也隐藏了花招和欺骗。
这个世界一直在奖励有财务思维的人。
解决问题:
一、表征:财报是公司经营活动的记录、量化和呈现。你将学会怎么超越财报的局限,看清一家公司的真实状况。
二、找钱:我会带你通过CEO的视角,看清融资和管理的财务逻辑,掌握资源配置的核心原则。
三、花钱:我会帮你剥离干扰,理解投资和分配背后的真实考量,学到财务高手的决策思维。
1.公司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就是一张公司的体检表,会计人员就是抽血、检测,把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量化、记录,制成报表的人。
财务最重要的三张表:
第一张表 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公司的一张照片,它让你看到的是一家公司的“高矮胖瘦”,你可以把这张表从中间切一刀,左边告诉你家底有多厚,这就是资产,右边告诉你购置这些家底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张表 叫损益表,也叫利润表
它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是销售收入,中间部分是成本,收入减去所有的成本之后,最下面的就是利润。
第三张表 是现金流量表
反映的是企业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一个变化情况。公司有多少现金其实在资产负债表中你已经看到了,为什么还要特意为现金编制一张表呢?因为现金涉及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它太重要了。
对内:财务是管理和决策工具
对外:财务是商业沟通的通用语言
真实性是第一原则
如何看待财务报表?因为会计准则的局限性,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情况。
比如资产。你肯定知道,高科技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厂房设备,而是技术、研发,人才这些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由于无法精准量化,所以会计准则就不允许它出现在财务报表中。
再比如负债。公司租用设备,需要定期交租金,所以租赁其实是企业的债务。但是会计准则规定,如果租期短,就不要求企业在报表中把这个债务报告出来。可是,不在报表中出现,就说明这个债务没风险吗?
2.资产
判断资产:
未来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只有那些未来能够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否则是费用。
研发支出并不是费用,而是资产。但根据咱们国家之前的会计准则,研发投入是当成费用来处理。因为研发失败率太高了。现在的会计准则规定:研发的早期阶段,也就是“研”这个阶段的投入是费用,但是到了“发”这个阶段,就可以被记录成资产了。换句话说,当某个资源的投入,比较确定地能为企业带来未来利益的时候,它就从费用变成资产了。
当一个人的价值足够大,能够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就可以从“费用”变成“资产”啦。
“清华大学”这个有声望的品牌虽然符合资产的条件,但问题是,它的价值无法量化。没人能算出这四个字究竟能产生多少收益。
不能量化的资源,会计准则目前就不允许它出现在报表中。
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也没有反映在公司报表里。
财务高手看待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点,只有能在未来产生收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第二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远远大于财务报表中记录的资产。这其实是财务报告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那就是怎么量化和表征企业的无形资产。
3.负债
公司负债经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国上市公司当中,没有一家是零负债的。
在财务上,我们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公司的负债水平。负债率是公司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比如一家公司的债务400万,而公司资产有1000万,那么这家公司的负债率就是40%。
根据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42%左右。负债率低于这个比例,借钱给你的债权人会对你很安心,投资给你的投资者会对你有信心。高于这个比例,公司破产风险就会大大提高。
一、负债率不能跨行业比较
房地产是个什么样的行业呢?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都高。
互联网是个什么样的行业呢? 轻资产运作行业,所以整体负债率都偏低。
金融、房地产和建筑这三个行业的负债率最高,达到70%以上。食品饮料、文化传媒和医药生物这三个行业的负债率最低,在40%以下。
二、高负债不代表面临危险
负债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于经营方式产生的负债。比如OPM模式,这种负债其实不可怕,也没有利息压力,财务高手在评估风险的时候最关注的不是这些债务。OPM (Other People’s Money),翻译过来就是“用别人的钱”,本质上就是一种无息债务融资方式。
第二种是金融性负债。就是企业需要偿还利息和本金这种性质的债务。这种债务越多,这家公司的财务风险就会越高。遇到这种负债你一定要当心。
三、风险要通盘看
不能只看了负债。还要看现金流是否管理不善,资金链是否断裂,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等。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一般企业是相反的,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对银行来说是负债,企业向银行贷款,是银行的资产。
4.利润
损益表。
会计利润是怎么算的呢?
就是收入减去所有看得见的成本。比如麦当劳卖一个汉堡15块钱,做这个汉堡用的牛肉、生菜这些原料,还有管理费等这些成本一共10块钱,那么麦当劳在这个汉堡上的会计利润就是5块钱。
这样衡量利润有什么问题?
这个利润只衡量了盈利水平,却不能衡量盈利能力。因为它忽略了投资的一个重要隐形成本,那就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投资选择不会只有一个。当你决定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其实你放弃了其他项目能给你带来的收益。
会计利润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考虑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
正确的比较“基准线”,应该是投资人在其他类似项目上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是把钱投资给你的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资金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就是当你做一个决策时,所放弃其他选择中价值最高的那个。
机会成本是会变化的。同一种资源在某些情况下是机会成本,在另一些情况下就变成沉没成本了。
巴菲特说过一句话我很欣赏,他说,“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这也是财务发展的一个思维,小步迭代式进步。尽管度量上还不够精准,但是大家已经意识到“经济利润”在衡量价值创造上,仍然是比“会计利润”更好的指标。
固定资产损耗的部分未来显然是不能继续产生收益的,所以这部分就不再是铁路公司的资产了,而是应该当成费用,从当期利润中扣除。
会计师们就使用了“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这个思想。
他们是这样做的:假设每天的损耗是一样的,预估火车的使用年限,然后用火车的价格除以预计使用天数,就是每天的折旧费用。
虽然实际上,火车由于每天搭载的货物不同,行驶的路段路况不同,损耗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用一个合理方法,能近似正确地估计损耗,比完全不考虑这个问题显然还是更贴近铁路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
自此,就产生了利润表上另外一个重要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折旧。
“经济利润”比“会计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另外,请你记住这句话——“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5.利润质量
财务高手是怎么观察利润的呢?他们会从多个视角看。除了利润大小之外,他们还会考察另外一个重要维度,那就是利润的“可持续性”。
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续盈利,从投资角度来说特别重要,
同等条件下,利润可持续性高的公司,估值也更高。
美国上市公司当中,有48%的企业能保持1年的利润增长,然而只有23%的企业能保持3年连续利润增长,能保持10年以上连续利润增长的企业只占0.9%。
靠炒股这个副业带来的利润,虽然看起来和卖牙膏这个主业获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这个利润是不可持续的。
什么事情做一次不难,难的是能持续做下去。
事实上,如果你用利润可持续性作为标准来选股票,是可以赚到钱的。
就是把公司利润拆分,分别放到这四个格子里。你最需要关注的格子,是左上角那一栏:“主要的、经常性的利润”。
吴军老师说的没有必要一上来就做平台,可以先将一款产品做到极致。产品做到极致了公司主营业务必然会形良性循环。从0到1这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也是这个观点。他认为创业者首先应该锁定一个细分市场,做到龙头,之后再想“平台”问题。
6.现金
利润有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当下的生存问题。
那么哪张表关注的是生存问题呢?就是现金流量表。
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发现,一家公司的CEO每天想的更多的是企业发展问题,但是CFO更多担心的却是企业生死问题。
现金持有水平是所有企业财务特征中,预测破产风险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所以企业破产,不是因为没有利润,而是因为没有现金了。
利润中包括了一部分没有真正拿到手的现金。
利润和现金之间的这种错位关系,可以说是会计惹的祸。因为会计准则规定,只要合同签了,服务已经提供了,就可以记录这次服务的收入和利润。但是现金呢,得等到对方真正打款的时候,才能记录。
会计准则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为了满足收入和成本之间的配比(matching)原则。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财务思维。
会计制度为了强调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果之间相匹配,用财务术语说,叫“权责发生制”,就遵循了“配比”原则。
当然,配比原则的一个后果,就是导致了利润和现金之间的错位。我们之前说过,会计制度有局限性,这就是其中一个局限。
现金越多越好吗?
财务上用来衡量现金持有水平的一个常用指标,叫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其中,现金就是我们平时认知里的现金;短期投资就是可以短期内赎回的投资,比如你放进银行去买理财产品的钱;流动负债指的是那些一年之内企业要支付的钱,包括尚未付给供货商的钱、尚未支付的员工工资、短期债务等等。
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平均是20%。也就是说,如果一年内要偿还的债务是100块钱,那么公司一般只会保留20块钱现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100块钱,甚至更多。
2017年底苹果公司有2851亿美元现金,比德国外汇储备还多。
在管理者的眼中,看待现金的方式有两点:
第一点,企业靠利润发展,但是靠现金流生存。
第二点,企业现金并不是越多越好。现金持有水平是平衡了资金风险和使用效率之后的结果。
回款速度越快的商业模式越不用为现金流发愁,比如餐饮业,终端零售业。这些行业都不会有货款积压的问题。
现金流是任何企业的命脉,老师问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不需要为现金流担忧,那我认为这类商业模式一定是自我造血能力很强并且交易完成效率很高。我想到的公司商业模式一定是轻资产的,产品最好是虚拟的,有黏性的,且边际成本很低。这就有很多例子了,微软,把软件卖给全世界用户,每卖出一份,所增加的成本,相比前期研发的成本,微不足道,满满的利润啊,不愁现金流,所以比尔盖茨能成为首富。
7.现金结构
如果你看一家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会发现现金被分成了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自己产生的现金流,比如卖产品,进行一些销售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如果你把企业内流动的现金想象成人体内流动的血液,那么经营活动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靠外部融资带来的,比如企业申请的银行贷款,就放在这部分现金流里,这相当于是外部在给企业“输血”。
公司投资产生的现金支出,或者现金收益,就会被归类到投资活动现金流里,这相当于是企业在“放血”。
现在看待现金时,开始关注“现金流是否合理”,意思是说,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呈现出的现金结构和状态,与他的经营特征和商业模式是否匹配。只要两者能互相印证,就是合理的。
大部分初创阶段的企业,现金结构都是科蓝这种情况: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都是负的,只有融资活动的现金流是正的。
两位财务教授研究发现,企业的现金结构和他处在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很大关系。
从下面这张图里,你就可以看到他们的主要研究结论。
OPM模式和现金流
这种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在利用客户和供应商的钱做生意。这些钱实际上是无息贷款,所以风险并不高,而且还可以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那我们怎么衡量一家企业OPM策略是否用得好,用得聪明呢?
在财务上,我们用一个叫现金转化周期的指标来衡量。
现金转化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这个指标当中的前半部分(应收和存货)指的是企业从别人那里回款的速度,后半部分(应付)指的是企业给别人钱的速度。
所以,现金转化周期越短,说明这家公司的OPM模式做得越好。也就是说,从别人那里拿钱速度比给别人钱速度更快,OPM策略越成功。
什么企业用OPM模式才有可能用得好呢?当然是行业里的龙头老大。比如伊利和京东。
他们身处龙头地位,自然对上、下游都能很强势,也就更能成功使用OPM策略。
8.财报:凡有表象,必有隐藏
雷军在小米发布会最后做了一个公开承诺,他说:“小米硬件综合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过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小米这个利润承诺,表面看上去是给用户的福利,实际上却更像是一场会计包装出来的营销秀。用一个利润数字,不但变相在米粉心中植入“质优价低”的品牌形象,同时还强调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属性。
毛利率中要减去营销、管理、研发这些其他费用,剩下的才是净利率。
小米很早就确立了一个叫“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铁人三项指的是:硬件产品、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
其中互联网服务主要包括广告、内容、和线上游戏。
如果你是雷军,会希望往哪块业务倾斜呢?肯定是高利润的互联网服务啊,而且这也符合小米一直强调的自己是家互联网企业,不是硬件企业的定位。
小米5%的利润承诺,更像是雷军在用会计语言宣告:小米想要进行商业模式转型了!
IBM以前是卖电脑硬件的,后来战略重点转向了“服务”。现在“服务”已经成为IBM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成为IBM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且带动硬件业务的发展。
财务数字和商业模式之间的相互印证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企业承诺的真实意图。
如果你想判断一条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可以用以下三个办法进行判断:历史数据分析;与其他企业的横向对比;以财务信息和商业常识进行相互印证。
9.报表附注:字越小越重要
企业会解释它是按照什么规则编制的财务报表,这个规则,就是会计政策。
但是,如果你问一个财务高手,他会告诉你,其实有个方法能“一秒钟扭亏为盈”。这个神奇的方法就是改变会计政策。
通过改变长期资产折旧方法来增加利润,是上市公司最常用的财务操纵方法之一。
2011年和2012年,鞍钢连续出现两年亏损。到了2013年,鞍钢集团的盈利压力特别大,因为如果再出现亏损,就可能面临退市风险。
2014年4月9日,鞍钢宣布2013年实现正盈利,同比增长119.13%,安全着陆。
鞍钢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呢?
鞍钢把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从30年延长到40年;机械设备、传导设备从15年延长到19年。
调整折旧期限后,鞍钢2013年净利润比2012年增加了个9亿,达到7.7亿元。也就是说,如果不延长折旧年限,那么2013年鞍钢的净利润其实还是亏损的。
这些都是重资产企业,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特别多,所以他们通过资产折旧政策来调节利润的效果最明显。
最早允许企业选择和改变会计政策,不是为了给企业提供财务造假的机会,而是为了让财务报表能够抵抗企业经营过程中遭遇的外界环境变化,最大化地反映真实努力的结果。
在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之前,增加了另外两个分析,一个是企业所处环境分析,包括我们刚才所讲的是否处在通胀环境中。另外一个就是会计政策分析,包括重要的变更以及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比较。
首先,看宏观环境是否有大的变化。我们刚才说了,如果宏观环境变化,比如出现严重通胀,那么变更会计政策更可能是真实反映经营情况的需要。
其次,和同行业其他公司比较。一般来说,公司的会计政策和同行业公司会保持一致。如果与大多数公司不一致,是财务操纵的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