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儿子一回来就对我说:“妈妈,我想吃牛肉。”我说好啊,心里纳闷,这小子以前不爱吃牛肉啊。他说完又加了一句:“我看到书上说武松吃牛肉’吃得口滑’,很想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原来是文字的魅力。他们刚学了五年级下册的《景阳冈》这篇课文。
翻了一下冰箱,刚好里面还有一块上周冻的卤牛肉,就拿出来化冻、切块,和豆角一起炒了。
吃饭的时候叫他,他竟一改往日的磨蹭,立刻就坐到饭桌前,看着菜两眼放光,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牛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边吃边感叹:这牛肉也挺好吃的嘛,我以前怎么不爱吃呢?嘴里边吃着牛肉,边拿杯子喝了一大口水,感叹道:这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啊!我不禁笑了。
他顺便又问我“吃得口滑”是不是满口油香的意思?应该是吧,我说。这个说法我没有关注过,都怪看书的时候囫囵吞枣,不过我猜测“口滑”应该是吃到美味佳肴,满口生津,唾液粘稠滑润,再混合着食物,便是吃得嘴滑了。为了求证,连忙查了资料。
辞典上对“口滑”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说话随便,脱口而出。第二个是因适合口味而饮啖不能自禁。举出了《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例子:“ 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按照这个解释就是忍不住、不停地吃喝的意思。
根据此句出处细翻《水浒传》,发现书里面写到“吃的口滑”共有三处:
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那一节,鲁智深吃狗肉: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庄家倒都呆了,叫道:“和尚,只恁地罢!”智深睁起眼道:“洒家又不白吃你的,管俺怎地?”庄家道:“再要多少?”智深道:“再打一桶来。”
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
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写阮小七:阮小七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那里济事,再取一瓶来,又一饮而尽。吃得口滑,一连吃了四瓶。阮小七道:“怎地好?”水手道:“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阮小七道:“与我取舀水的瓢来,我都教你们到口。”将那六瓶御酒,都分与水手众人吃了。
细心揣摩这三处,从语境中可以看出里面的“吃得口滑”都属于第二个意思,忍不住、不停的吃喝。原来我理解错了,看样子对词语的意思在没有求证之前不能只凭主观臆测,否则容易犯错。
回顾整本书,不由得赞叹对吃喝的描写是《水浒传》中的一大特点,“吃得口滑”,同样的吃法,写出了英雄豪杰的洒脱,快意,写出了他们的自得,惬意。他们的吃得虎虎生风,旁若无人,喝得尽兴,喝得忘我。这些身体健硕、武艺高强的好汉们食量和酒量夸张惊人,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放荡不羁的鲁智深,英勇无畏的武松,耿直叛逆阮小七。吃喝的描写更强化了这些有情有义的草莽英雄的气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怪不得孩子看了会心生羡慕,产生也要模仿体验一下的冲动。
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一个新词,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是以记之。
